下午,春日的暖阳从落地窗的窗棱上斜斜地照了进来,我斜靠在沙发上,任由思绪从左到右,像是一团柳絮似的,没由头地在脑海里飘来飘去。辽阔而宽广的脑海呀,容得下任何一个念头和想法,不需要伸出任何一个手指,去触碰任何一个无厘头,就让它们,自在地飞扬吧。
“妈妈,你吃我做的草莓慕斯蛋糕”女儿甜甜糯糯的声音,将我从游离的思绪中轻轻地拽了出来。女儿手中的碟子,粉红色草莓慕斯配着嫩黄黄的月牙蛋糕,饭桌上煮茶器里,我自己配的八味养生茶,正咕嘟嘟地在壶身里翻滚着、喧叫着。这一茶一点,相配出满满的幸福感。
孩子在厨房里专心地做着蛋糕,看到她享受其中的样子,我心生许多感慨。孩子从国外留学回国,愿意回家乡做老师,于我们做父母的心是万般地安慰。作为留学学生留守在家乡的父母,我们深刻体会过孩子孤身一人在外,父母内心牵挂却又遥不可及的无奈感和囧困感。“放飞孩子,让他们自由飞翔”,那是说给别人听的,或者,是别人说给别人听的。留学生的父母,内心里到底经过了多少纠结和恐惧,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深有体触。
记得有一天深夜,大约十一点多的样子,孩子从波士顿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的风声,呼啦啦地作响,像是要把人撕裂似的,她告诉我,此刻,她一个人,正在穿越她都要每天走过的那座大桥,上晚自习。“这里的风好大呀!每迈出一步都像要被刮走。不行了,我得猫着腰走了。”电话那头嘟嘟滴成了忙音,为娘的心里,像是被是给揪住了一般,酸疼酸疼的。我不怕是不是有谁会笑话我脆弱,那个时候的我的确是深感痛楚的。
有时候,我会想,当时为什么会欣欣然地让孩子远隔重洋去求学。长时间的思考,我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当时遵从了这个社会关于出国留学的整体认知。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会被社会趋势的大潮推动,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可以这么说,有那么一个阶段,整个社会对留学趋势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出国留学一定优越于在国内读书;孩子在国外所学的,一定优越于在国内所学的。
说白了,那个时候国内形成的有关留学的思维定式里,藏着对国外教育的整体崇拜和片面的肯定。同时,有可能我们所形成的的思维定式,是外在力量有意识的推动。甚至,还可能是资本推动的结果。
一件事情到底好不好,适不适合自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研究、思考、推断,最终做出抉择。但是,当趋势的大潮气势汹汹地奔腾而来,泥沙俱下,裹挟着多少不明不白和糊里糊涂呢!这种情况下,没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是想清楚了,看明白了的,经常出现被裹挟、被推搡而达成结果的。甚至,人们被自己惯常的、过时的思维定式带跑偏了,也是常有的事儿。
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待世界的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同样,出国留学有其内在的好处,孩子在留学当中也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我们看待留学的思维定式不应该是狭隘和偏颇的,决定出国的方向不应该是被动和随大流的。
面对学成回国的孩子,我们面临她需要平衡中西方文化的实际问题,也面临着她在自我平衡过程中与我们重新相处的问题,难免会有冲突和不解。
想明白思维定式对人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道理之后,我们找到了和孩子相处的良方。首先,我们不会因为好面子,而对我们与孩子的爱之间设限。暗示她,你得这样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爱你,这不是无条件的关爱,会造成她自我评价的低落。
其次,我们注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她,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她的性格特色和个性价值。
再次,我们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把固有的社会模式强加在她身上,我们欣慰地看着她每日里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平心静气地欣赏着她的优点,同时相信和鼓励她,勇敢地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只要始终秉持公正、勇敢、诚信、善良等等人类美德,你的人生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