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痛点的能力,将会越来越稀缺【Day 808】2024-12-25

如果你还在给老板打工,工作也相对稳定,请你善待好你的老板。靠谱的好老板,在未来只会越来越稀缺。

老板为啥会成稀缺物种?因为在存量市场里,所有人竞争的都是同一块蛋糕,而且这个蛋糕还越来越小。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老板都很难赚到钱了,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岗位可以提供了。

表面上看,是市场的需求少了,老板赚不到钱,岗位也就少了。实际上,需求并没有减少,而是赚钱越来越难,不敢乱花钱了。

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产生了担忧,就会主动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外在的表现是需求减少了,实际上是「需求的欲望被克制了」。

普通人很难改变宏观环境,除了收入影响需求外,还有没有别的方式能够解锁被克制的需求呢?你别说,还真有,那就是找到那个「不得不购买的真实场景」。当然,这个「不得不」并不是强制消费,而是指「抓痛点」的能力。

比如前几天,家里的高压锅憋不住气了。后来我随便捣鼓了一下,暂时能用了,但心里却在害怕高压锅崩了,伤到人。于是,就立马购买了一个新压力锅。

再比如一个月前,我的有线耳机用了8年,耳机线严重老化,但却不影响正常使用。无线耳机,耗电严重,但只要勤充电,也能正常使用。

上面两个案例,是否需要购买的决定,完全取决于「不得不」。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深入到用户那个不得不购买的场景,企业仍然有盈利的生存空间。

你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也一定走过了不少企业。在你走过的这些企业中,又有几个会深入研究消费者「不得不」的场景中呢?拍脑门做产品才更符合企业真实运作的常态。

无论你是自己单干,还是给老板打工,研究消费者在真实场景中的超级痛点,通过产品提供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需求的欲望就会被重新解锁。

在赚钱容易的时代,只要随便打一口井,就能出水。在赚钱越来越难的时代,光找到水源的埋藏地还不够,还必须得挖一口深井,才能出水。而这口深井,就是消费者在真实场景下的「真需求」。

摆脱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愿望,站在买方视角审视自己手上的东西,才有可能找到真需求。你自己认为它有价值,并不代表它有商业价值。符合对方的需求,对方愿意为它付费,它在有商业价值。

产品卖不出去,如果简单地归因于用户没钱了,那肯定是错的。在更没钱的年代,但真需要的东西,还是要买。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商家提供的东西,今天的用户没那么需要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