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爆炸式地增长,如何学习,如何快速获取知识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刘润老师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他读到的方法,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刘润老师将我们平时获取的知识,大致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是新闻,及时发生的事件,这些能告诉我们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例如最近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疫苗事件。
第二类是见识,就是你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知道,却知道了的东西。例如我们偶尔读到的一本书,听到的课程给我们新的思路和见解,让我们开拓视野。
第三类是真正的知识,深刻,系统,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和注意力研究吃透反复学习的。这个很简单,比如我想精通某个专业,就需要花时间去系统研究,而不是泛泛阅读。
读到这个分类时,我也开始反思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平时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到底是如何分配,是否合理,我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呢?刘润老师也给了他的方法。
如何高效获取新闻?
我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大致有3种,新闻门户网站,比如网易新闻;算法推荐新闻,比如今日头条;最后一种则是刘润老师比较推荐的,从朋友圈获取新闻。
理由是能够被朋友圈刷屏的,一般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比如前阵子《我不是药神》,疫苗事件。相当于你的朋友将热点新闻事件帮你筛选出来。当然,前提是你的朋友圈人数比较多。
获取新闻的时间我个人觉得不需要太多,泛泛浏览即可,如果对某个事件特别感兴趣,再花点时间深入了解。切不可被算法推荐的新闻绊住了,狂刷各种喜欢看的信息而难以自拔,太浪费时间。
如何大量阅读获得见识?
见多识广,想要增长见识,就必须大量广泛地接触信息。我是一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喜欢浏览阅读各个领域的知识。之前总觉得有点不务正业,不过听刘润老师说到“见识”这个概念,就释然了,广泛阅读就是起到一个长见识,开眼界的作用,不用非要去纠结能否在当下体现价值。
如何快速获得见识,刘润老师也给到了两个很好的方法。第一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第二是将听书的速度调快。这两点都能在得到app上实现,是时候把我们买的那些沉睡课程拿出来学习了。
如何20小时快速学习系统知识?
这里的方法和我之前一篇写“主题阅读”的文章很相似。通过阅读一系列同一主题的书籍,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基本的认知框架。然后在自己有了框架的基础上,再跟专家问一些点的问题,把点弄懂,就能够花20小时,在这个领域达到入门级别,甚至成为高手。
这里再补充一点我自己的学习感悟,如果是技能类的学习,想要在一个领域达到入门级别,我更建议的方法是——直接去做。做一个完整的最小项目,重复最小套路,采取打怪升级模式,不要问为什么,不要纠结理论,去做就行。不要把准备不足作为不行动的借口。
你每天有学习这3类知识吗,你是怎么学习的呢?不妨来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