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成果分享10


苗宇轩《贾探春》

贾探春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的三小姐,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作者曹雪芹对贾探春十分偏爱,在书中给予她“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高度赞赏。她精明能干,有才华,能决断,敢作敢为,是腐败堕落的贾府难得头脑清醒的一个女英杰,也是心系家族命运,极富忧患意识的“女改革家”。

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排位第四,在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之下,史湘云、妙玉之上。她没有俗常封建妇女的顾影自怜、哀哀戚戚,而是心系家族存亡,有博大的胸怀与志向。

探春是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与迎春、惜春一起出场的。三人装扮相似,但探春“削肩细腰,长条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让林黛玉在第一眼看到她后,就有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特别印象,可见其与众不同。

探春身处腐败的贾府,生母又是奴婢出身的赵姨娘,但她没有自怨自艾,就此消沉,而是自立自强,以谨慎的态度、和顺的性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且进退自得。现在

探春的形象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她的人格魅力如一股清流。启示后人真正的人格不仅在于外表的华丽,更在于内心的坚韧,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苗宇轩

注:探春在大观园众女子中特别亮眼。作者选点有眼光,评价比较符合传统的认识,倒是没有看到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启示我们,热点有时候写不热,写不火

曹雪芹的《红楼梦》人物多,情节复杂,适宜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漫长的历史演变,表现人物的成长历程。与西方长篇小说相比,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特有的体式。《红楼梦》便是一部章回体小说。

抓住情节主线,《红楼梦》的情节张弛有度,推进有序。初读之下,会发现小说设计了由两条线串成的网状结构。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玉、黛玉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人物的命运,关注塑造。人物形象,全书人物近千,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

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

————李晨睿

注:宽泛全面,那就没感觉了。不知大大家在家里有没有预习下学期的,庄子的《五石之瓠》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深得贾府上下喜爱,反令黛玉感到一丝不平,且因之与宝玉经常闹别扭。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的卧室。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秦可卿此时正在房外,听宝玉在梦中唤她的小名,十分纳闷。

注:由两部分组成,后一多半是原文抄录

宝钗:她工于心计,善于讨好别人。比如她过生日时,选菜点戏都迎合贾母的喜好,只为讨贾母的欢心,可谓阿谀奉承。其二,宝钗保守教条,有很严重的封建思想。比如,她得知黛玉读了《西厢记》,便告诉黛玉这是不合封建思想要求的杂书,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今社会,把宝钗这样的人视为“理想女生”的观点,实际上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心理的反映;殊不知,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既不慕荣利,又要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追求。

————刘宇轩

薛宝钗工于心计,善于讨好别人。她在过生日时,选菜点戏,都迎和贾母的喜好,讨得贾母欢心,可见其阿谀奉承。同时薛宝钗保守教条有很严重的封建思想。当她得知黛玉读《西厢记》,便说这是不合封建思想要求的杂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又能从侧面中体现她熟悉人情世故,成熟稳重,替人着想,孝顺长辈,甚至会主动去帮助邢岫烟将衣服赎回,并经常接济她。而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个性和自己的权益,注意尊重    ?  ,帮助他人,这与宝钗恰恰相反。

—————宋憬尧

注:这一段与之前一段很相似,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老师很纳闷,你们是怎么想得这么相同的呢

宝钗:她熟悉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充分考虑到贾母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另外,她还乐于帮助别人。比如他知道了黛玉读杂书,便好言相劝;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并经常接济她。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个性和自己的权益,而不注重尊重、体谅、帮助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她的做法在当今确实可贵,堪称当今社会的“理想女生”。

—————李泽浩

注:看看,同一个人,一样的话,怎么说才能算做是你自己说的呢?续写中,黛玉的结局并不好。黛玉与贾宝玉两情相悦,但终是死在了贾宝玉大婚那日。

————李思怡看看,同一个人,一样的话,怎么说才能算做是你自己说的呢

黛玉少时同贾雨村教导下学习诗词,但因身体不好,且其母逝去后便不再读书。父亲死后,同贾雨村一同前往贾府,投奔贾老太太。黛玉心思细腻,总觉会有寄人篱下之感,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黛玉不喜李清照之诗,但她却能背出李清照的诗,可见她对其实并非完全不喜。她的诗与黛玉的性格可以相连上。再说曹雪芹对黛玉可可谓特别的偏爱,但他死后后人的续写中写中,黛玉的结局并不好。黛玉与贾宝玉两情相悦,但终是死在了贾宝玉大婚那日。

————李思怡

林黛玉是天地钟毓的一个精灵,内在气质与外在仪态都铸就了她诗意的美,她从诞生之日起都是在被理解与误解中度过。旧红学家中的钗党骂她,因为她理解到封建正统的叛逆;要正确评价黛玉,必将她放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去看。

                  ————张星雨

注:同题同人,都说了自己的话,也说了别人的话

王熙凤从小被当做男儿养,所以性格豪放洒脱,在嫁给贾琏后是家中的管事。在后来收人贿赂,给贾家被抄家留下把柄。最后惨死在狱中。她辉煌出场,淡然落幕。

            —————罗笑宇

注:最后两句是不是很赞

李纨,因父亲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个人性子变得贞德端庄,嫁与荣国府长孙贾珠为妻,夫妻恩爱,且育有一子,名叫贾兰。贾珠才华出众却早逝,真可谓“厄运专挑苦命人”。李纨因此青年守寡,从此“心如槁木死灰”,生活简朴寡淡。李纨着重培养儿子,但贾兰沉稳内敛,后又考取了功名。但厄运再次找上了她,儿子病逝成了她的痛。先后经历青年丧夫和中年丧子之痛,她心性逐渐淡泊。

她是一个贞静淡泊、恪守封建礼教(的女子),却在诗社活动中展现才华与公正,表面顺从礼教,实则通过诗社流露出对命运无声的反抗。

        ————于晨婉

注:很少有人写李纨,这个选题也很不错。至于贾兰最后死了,我倒是还没有读到,不知作者看的是哪个版本

编后话:至此,除了几篇或者几段没有写名字的,其余同学所交的都已经收录在这里了。本次活动中同学所写的内容,老师有以下看法,第一,有的同学的确是读了书,不管写的内容长与短,但凡是自己心中所想、有所感悟的地方,老师总能从你的只言片语中能够读到,有一些见地还是比较犀利的。第二,还有一些同学所写的内容,几个人的基本上相似。从哪里来,大家个人心里都是清楚的。第三,整本书阅读,我们从一些资料中知道,它是课内阅读,只是因为课堂阅读的时间不够,才提前安排在假期。这次活动,是对大家阅读成果检验。而整本书作为一个考点,在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读书是生活当中特别考验人耐心的一个活动,而阅读经典,它既是作为应试教育必须的一个内容,一个步骤,也是我们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部分。有的同学羡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那么这个腹有诗书从哪里来?就是从阅读中得来,怎样可以证明你读了?那就是读过之后写一点东西,你写的东西,才是你真正获得的财富,才能为你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分。

暑热难耐,每一天一篇篇编辑,我也时常问自己,值不值得。也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给县城的同学推荐几个读书的地方:岐山县图书馆(步行街,二中大门西侧附近,维纳新娘影楼斜对面)。天气炎热,图书馆空调开放,里面的阅读环境还不错,办一张读书卡,阅读和办卡,都是不收费的,这是公益项目。还有一个就是佳庆花园路边,有一个书屋,新开的,路过可以进去看看。

阅读指导和成果分享完整收官。不能说完美,大家都知道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昊东《红楼梦》读后感及赏析 ……在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林黛玉。她不仅以其才华横溢、聪明伶...
    秋天的文字阅读 472评论 0 0
  • 梦回大观园,叹尽繁华与苍凉 ——读《红楼梦》有感 范雨萱 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
    秋天的文字阅读 50评论 0 1
  • 孙婉婷《繁华与幻灭的梦》 第一次翻开《红楼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红楼是》多么华丽而神秘的意象,让人不禁想到琳琅...
    秋天的文字阅读 669评论 0 2
  • 刘欢《红楼梦》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红楼梦》,心情却难过到了极点。黛玉的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
    秋天的文字阅读 27评论 0 1
  • 千古一曲——葬花吟 孙心悦 窗外,落英飞舞。流泻的阳光如同飘逸的金色丝绸,在白纱间落下,耳畔轻荡起《葬花吟》的绝唱...
    秋天的文字阅读 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