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前前后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读《人间失格》,每读几页,便会感到胸口沉闷无比,停下来,环顾四周,便会接着读,有时实在无法忍受,却会去操场跑几圈,听听音乐,过几天便再一次翻开书,沉浸在那个黑暗压抑的故事里。
首先,《人间失格》并不是一个故事,作者太宰治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借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本书的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自我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吗?记得在上学期的教育心理学的课上老师讲到人的性格差异时举了几个例子,具体是哪几个人物我已不太清楚,然而,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都以非常外向的形象活跃在荧屏,却都一致认为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甚至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待好久。这种认知让我感到很震惊,我们身边纠竟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活着呢?《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大庭叶藏,他本是一个性格极内向且自闭的人,然而,他却不得不伪装成自己是一个幽默的小丑来换取大家对他的认可和喜爱,而长期地逃避现实,伪装自己,也终于使他一步步走向了毁灭。
也许有人会质疑,做自己不好吗?为什么要伪装。就像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说谎一样,而一个人真正言行一致的阶段大概就只有童年,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我想大概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种人格,一种用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一种在夜深人静里与自己对话。我们常常会为一些事情而纠结,总是深究其利弊,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现实逼着我们去功利地活着,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心灵留一片净土,让身体与内心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