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因花钱而又负罪感

在上一篇《在经济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文章中,谈到了自己对花钱买东西的思考。

那么,这一篇就来谈谈自己为什么会养成不舍得花钱、花钱有负罪感的习惯。

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我的外婆,二是我的姑姑。

01 我的外婆–我童年的重要人物

在座的都清楚老一辈是很节俭的,其中不乏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我的外婆是属于捏着钱不放的,跟她要点钱就能要了她命似的,可以说只进不出。

犹记得在我三四年级,也就是8、9岁的时候,那时候比较馋嘴。

忘了因为什么,被外婆告状到爸爸妈妈那里说我如何如何。(那之前她从没给过我一分钱)

雄赳赳气昂昂的外婆以为妈妈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她那边,外婆没想到妈妈“助纣为虐”宽慰外婆,让她给我点零花钱。

(每个月都有给外婆寄钱,具体多少不清楚,但覆盖我的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

第二天上学前,外婆破天荒地给了我2块钱,还是极不情愿地从一沓零钱掏给我。

然后下午回来,外婆问我花了多少,我说,花了1块5。那一刻,像是引爆了炸弹,外婆狠狠骂了我。

仿佛那1块5才是她的外孙女一样,那架势恨不得指着我鼻子骂上个好几天。

好像我做了什么罪无可恕的事,因着那1块5,我被骂了好几天。而且,那也是外婆最后一次给我钱了。

其实我因为怕被外婆骂,还专门留了5毛钱没用,但结局留与不留差别不大。后来那5毛钱还被收回去了。

后来我才明白,她给我钱可能就是在试探我,我就算只花了一块钱,她也会骂我。

还有好多时候,有的婆婆,几乎每次在街上看见我都会塞给我5块、10块、20块不等。人后,我总会把钱都给外婆。

每当这时候,外婆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花,语气对我从来没有那么温柔过。

我并非不想要那5块、10块,而是我知道,交给外婆,她会非常开心。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小的我就会察言观色了。

还有想买个什么,比如实在是很渴很饿想买水喝,都不被允许,外婆也称得上是不让商家赚一分钱的践行者了hhhhhh。

后来大部分时候我对吃的喝得都不会太感兴趣,就算真想吃,也只是忍耐,因为我知道,没可能。

直到现在,我的物欲都不强,没有渴望,就算有很想吃的,都是让自己再忍忍。

另外有件事,因为给外婆过生日订了个生日蛋糕,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当时物价也不贵,就30不到,蛋糕还挺大的。

后来外婆看到了,直接跑到蛋糕店骂我乱花钱,骂了我好一阵,我很委屈,因为是跟妈妈商量好的,店主在一旁给外婆解释是给她的惊喜。

那时候我哭得不能自已,同学在一旁安慰我,店主也很尴尬地站在那,最后外婆都没等我自己就回去了。

反正那个蛋糕是我吃得最晦气的一个蛋糕,外婆碰都没碰一口,是和同学一起吃完的。

因为一些原因,我也没机会给外婆过生日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我也不会这么做了。

也是那一次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还有一次吃力不讨好的事件,让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被接受。

人啊,很奇怪,你对她好一点,她偏偏不接受你、骂你、质疑你。

巧不巧,两件事的两个主人公的共同点都是缺爱,你说有意思不。因为不曾被这么对待过,所以相信自己不会被这么对待。

小时候一直都很听话很懂事,其实现在看来懂事并非是一件好事。

我的外婆命其实很苦,小时候走丢了,到了她现在一直生活的村子上。

然后被一家重男轻女的家庭收养,从她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对她不怎么样。

后来没几年,外婆家里人找来了,因养母又舍不得外婆,而没走掉。

外婆对自己的四个子女也是非打即骂,信奉的是“黄金棍棍出好人”,跟子女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好。

偶然间听到了以前外婆是怎么收拾两个犯错的舅舅,我只想说,亲子关系不好都是有原因的。

外婆那处理方法,既伤自尊,下手又狠。我好多次都忍不住怀疑,她是真的想教训,还是想单纯的出气。

因为很多次她打我,现在看来怎么看她都像是在出气,我就是她的出气筒。

你能想象,因点了两只蜡烛就被打一顿,或者被打后想讨好她,给她看我带上的游泳镜,然后又被锤一顿,真的莫名其妙。

现在想想还有点气不过,真的很莫名其妙,算了,徒增烦恼。

想到一个很讽刺的几句话: 孩子小,大人讲拳头;孩子大了,大人开始讲道理。为什么一开始就不能好好地讲道理呢。

02 我的姑姑–我高中的重要人物

中考前夕,那时候跟姑姑接触得比较多。后来我高一爸出去务工,高中时期基本都是在姑姑家过的。

先聊一下姑姑,疑心病重,任何事情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一点让我很痛苦)严于律己,严于待我的那种。

如果说外婆让我养成了不轻易花钱的习惯,那么我的姑姑就是让我养成了花钱花得畏畏缩缩的人。

好似多花了一点钱,我就对不起家里人了,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某些原因,直到我上大学,我妈妈才开始给我寄零花钱,以前所有费用一直都是我爸负担的。

因为跟我妈视频的时候,我姑姑间接或直接地知道我妈会拿钱给我。

其实就500、1000或者2000,很多时候都是300,500地给。上千的这种一般我过生日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给我发。

每每这时候,我姑姑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我开口找我妈要的。说良心话,从小到大,我主动开口要钱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就连大学生活费这种,我爸不给我就不要,当然一方面我也不乱花钱,所以有点应急钱,另一方面我爸给的也及时。

然后姑姑也不听我解释,反正主观地认为我不懂事,每每花钱的时候,她又在旁边说,看家里这情况不要大手大脚的花钱。

我爸每个月都有给姑姑我的生活费,在我姑姑那,就算我有99次节约钱,哪怕有一次没节约,我都会被说道说道。

还记得一次跟同学吃饭,有个鸡排和牛排,其实都是二十几,价格就差了几块钱,我就因为那几块钱,选择吃鸡排。

反正那顿饭吃得很愧疚,往后的每一次出去吃饭都是一样,直到现在,情况才稍微好点。

姑姑让我觉得花钱花得很愧疚,总觉得自己花钱就是对不住家里人,只要花了钱我就被唾弃,从高中到大三,我自己这么认为的。

可不可怕,我给自己带上了枷锁,玩也玩得不认真,吃也吃得不畅快。

后来上大学,也是这样处处不敢用钱,用起钱来就是畏畏缩缩,我真的不想再体验一次这种日子了。

现在吧,情况比之前好了点,没有大手大脚花钱,都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对自己也挺狠的。

现在的我,心理压力不会那么大了,不会像以前一样逼自己,看得开了些,活得比以前更潇洒了。

你说我乱用钱就乱用钱,你开心就好,我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不惹你生气,也不再气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可悲,脑子里都是“家里条件XXX”“所以你要XXX”。

有时候其实自己有钱,却总是处于没钱的紧迫感中,不知道怎么去分配、怎么去享受。

有时候只觉得自己悲哀,只知道,守住已有的,却不知道发挥更大的用处,这跟守财奴没什么区别。

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刻,跟同学们吃饭,恰逢母亲节还是妇女节,买了一束玫瑰花想送给姑姑。

回到家,姑姑第一反应是我谈恋爱了,出去吃饭的一定是男生,疑神疑鬼的,跟审问犯人似的。完全不听我解释。

我是真挺无奈的,真的很不喜欢被人冤枉,你可能会说,干嘛要买玫瑰花呢,惹人怀疑。

其实当时没想那么多,女生嘛,年纪再怎么上涨,大多都是想要浪漫的。况且,我就算买的是康乃馨、月季或者栀子花,按我姑姑那性格,我都会被怀疑。

可以说,那次体验不好影响了自己,我也不会想要再送第二次了。

不是所有的好意都能被接受,因为很多人的内心觉得自己不配。

不仅封固了自己,也伤了别人想要关心呵护的心。

个人认为外婆和姑姑这样的观念跟她们的原生家庭和所遇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很多大人自己都很痛苦,然后就把这把痛苦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也不去想想怎么改变,继续让后代延续自己的痛苦。

我见过很多大人,我发现大部分的他们也只是年龄较大的小孩,不成熟的还是不成熟,相处起来何其痛苦。

有时候就感觉很多父母其实不是在当父母,而是一个在考试的小孩,得到一份不及格的成人考核和教育子女的卷子。

自己呢,对以前的事情慢慢地剖析,慢慢地和解吧,我不希望把我的痛苦延续到下一代。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慢慢走出来。

一个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反省自己,希望用文字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