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春天、夏天和秋天。
影片一开始就设定人类科学家发现太阳会在几百年后爆炸,于是决定带着地球流浪,要开始一个为期2500年的壮丽行程。这个行程是怎样开始的呢?影片告诉我们,为了执行《流浪地球计划》,必须牺牲掉大部分人,主要是老人、病人,只有少部分人靠着抽签进入地下安全庇护所。
虽然,在地下庇护所里,人们生活在模拟的环境里,人类文明一如既往。但是有个少年,拥有着刻在的心头和眸子里最大的伤痕,他对着远在宇宙的父亲提出了质问:“为什么要放弃妈妈?!”即使他的妈妈是个重病人。
人们说《流浪地球》是精工制作的硬核科幻电影,更是一部非常有想象力的宇宙灾难片。然而,从思想上看,影片流于一般。不仅没有提挈和拔高,说严重点,还降维了。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的理念是自我牺牲是最高的理性。❤最初,我为此感到神圣和平静。但是这种选择背离了普遍人性。你是否也意识到,牺牲部分人拯救另一部分人的实用主义,或者牺牲一个人来拯救整个地球的英雄主义,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法西斯的价值观。其实是一种降维思维。它来自人类社会在历次战争洗练后形成的以生存为第一位的血痕记忆。人类在靠这一动物求生一样的自损保全行为换取未来,但是这样是自私的,它真的可行么?那些被放弃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谁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呢?一旦知道自己被放弃,他们会不会产生巨大的悲愤,以及丧失理性和人性的举动,比如说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想法去破坏“流浪地球”计划?还有让那些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情何以堪呢?人类要往前进,生命和人性,不应该舍弃任何一个。假如人类能逃离暂时的灭亡,也无法逃离自己的良心,倘若背离了自己的良心,人类去到哪里都将不得宁静。以牺牲为代价的流浪注定前途渺茫,因为它背离了普遍人性。
海子有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这首著名的诗歌里,海子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明天,明天的一切都是温柔和美好的,他没有说当下应该怎样,而是无声地选择了死亡。有人说海子是悲观的,其实刘慈欣也是悲观的,因为当下的他也选择了牺牲,却把人类的明天留给了虚无缥缈的希望。固然希望是“如钻石一样璀璨的东西”。
我渴望当下的丰富,热爱尘世的幸福,也关心宇宙膨胀,即使星空正在离我们远去,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活着,好好地活着,人与人也要彼此成全希望,这就是最高的理性和神圣。这样我们才能与地球一起,既能去领略人类面对过去、未来的雄心万丈,又能把生命的歌曲唱出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