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创新更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
目前阻碍我国创新的因素有人才匮乏、科研经费投入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品牌缺乏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对此,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大力做好人才工作。培养、引进、服务、留住创新人才,不仅要做到物质留人,还要给予足够人文关怀。不仅要重视理工类人才,还要重视人文学科类人才。也要做到政策创新,引导人才到基层去发挥作用。同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创新服务平台。一切工作要由人来完成,创新也不例外,没有人,创新无从谈起,所以优先把人才工作做好,才能提升创新能力。
大力做好科技研发工作。增加科研经费投人,尤其是鼓励企业投人,提升企业积极性,大力研发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创新的结果,没有枝心技木的创新是伪创新。企业还要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品牌含金量与知名度。研发是创新的途径,研发需要经费、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经费、制度保障,创新就是无源之水。
大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大高校、企业合作力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科研工作是知识密集型的工作,高校等科研机构聚集了大量知识分子、科研人员,是天然的创新场所。企业应该与高校建立多元的研发合作和知识转化机制。而且,我们也应该给予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
大力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家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企业自身也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建设与保护。如果研发成果得不到保护,侵权没有惩罚,那么将会会打击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保障创新的积极性。
大力提高群众创新积极性。给予一线工人足够的精神与物质激励,尤其是物质激励,激发其创新动力。对创新的奖励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报酬上,切实激发职工搞发明、攻难关的积极性。同时,要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情。政府和社会可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校设置创新创业的课程。只有人人愿创新、想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