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成为你想要看到的改变》第二波。。。
现在看书,有个习惯。自己称作刷书,就是看的过程中,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先拍照,然后通过思考用文字的方式整理出来。
我有输入的习惯,现在试着输出。。。
言归正传,开始喽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
一 书中提到了希尔德·布鲁茨博士在她的《心理学研究》前言部分这样解释,一般病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对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
对上面这段话,深以为然,太多时候我们觉得对内,认为某个问题,自己确实解决不了了,才会对外请求援助。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因为解决不了么,也许因为自我否定——有自卑感。也许总是失败——有挫败感。
总之,一步一步偏离了自我肯定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 “焦虑症——松鼠症——懒癌”本世纪三大绝症,其实是个死循环。
所谓“松鼠症”就是不断攒不断攒不断攒。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攒!喜欢的文章,攒!有意思的视频。攒!
觉得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以后可能会用到的都攒!攒!攒!
我就是“松鼠症”患者,所以,读到此处,嘿嘿一笑,因为甚是了然!
可事实呢,也许等到你手机被偷了,或者换手机的那一天,你收藏的那些文章,都没有看过。
又或许,你收藏的太多了,连打开收藏夹的勇气都没有了!想着:天啊,这么多,什么时候我能看完啊。。。
我深有体会,所以,某日,我断舍离!删,删,删。。。。全部删掉了,我不要这些沉重的负担。
遇到真实具体问题怎么解决
书中提到了针对遇到的一个真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方法如下
a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话,一直到能清晰地提出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问题——这时候,已经解决一半
b 把问题拆分成关键字,然后开始搜索认知资源
c 找到你所需的资源 ,而扩充学习资源,要善于利用“人、事、网、书”。
人——有经验的人开始,根绝你提出的问题给你清晰的建议、方向和边界
事——找到行业的目标,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自己注:一切的超越都从模仿开始)
网——运用网络搜索,其中包括相关书籍的网评,注意好的和坏的两方面的总结。
书——通过网络筛选出书,系统的看和学习。(自己注:碎片化的,毕竟不系统)
如何保证自己的思考有体系——输出倒逼输入!
那么问题来了——“我不会写该怎么办?”研究新建构主义的王竹立老师有一个观点——将知识零存整取
步骤如下 :
第一步,积件式写作。就是用“复制”和“黏贴”的方法,先拼出一篇符合逻辑的文字。
第二步 ,进入个性化改写阶段。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你可以感觉自己的个性化写出自己的案例,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侧重点——在网络上大部分写作和讲课都是此类的。
第三部,创造性重构。在持续前两步的积累下,创造出全新的思路和模型。
我知道,我正处于第一步,我也不认为我不适合写作,我要做的是写下去,一直一直写下去,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出来。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写作不是为了传播,至少是为了思考和学习,希望你能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金字塔”
哈哈哈,太深得我心了。精读这本书是有理由的,觉得让我在某些知识层面拔高和开阔了,并且省略了刷另外好几本书才能得到结论的时间,好的书,就是让人觉得干货满满,收获满满,有强烈地输出欲望!
关于梦想
这本书是合集,所以,里面也有一些有趣灵魂人的输出文章。
期中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不记得是谁提出的:
梦想的玩法:兴趣——能力——收益,一个从左向右的箭头方向。
观点是:针对现在全民都在讲——利用下班后的四小时,做自己热爱的事。作者的观点不如将上班时间和下班时候的兴趣结合在一起。与其下班后搞梦想,不如上班的时候直接练习梦想。
这样上班不会觉得如坐针毡,下班还得找时间练习。哈哈,这个观点,我同意,有趣且可操作。当然,我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么认为,不排除,一些同志上班的时候很忙碌,确实无暇分身!
以上两章是我对《成为你想要看到的改变》这书,整理出的自己一些所得所想所感,这里面的内容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怎么操作。但是,至少,我有了一些方向,有了一些想具体落实的事,一些“思想”的小种子,它已经悄悄萌芽。
最后的最后,感谢给我点赞的“爱生活么么哒”童鞋,如果没有你的关注和点赞,我第二篇的整理也许会因为我的“拖延症”而在猴年马月的某一天才出现,再次衷心的感谢你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