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墨韵”吕伟杰花鸟画中蕴含的东方诗性,展现了其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形成的独特艺术风貌,核心可梳理为以下几点:
一、笔墨技法:以“墨色交响”传递生命韵律
吕伟杰的笔触突破了工笔与大写意的二元对立,通过中锋与侧锋的交替运用,让藤蔓枝桠的笔墨变化产生音乐般的节奏;墨色在宣纸上的渗透、重叠与虚实浓淡,恰似古琴的散音与按音,构建出立体的空间韵律。这种对传统“六法”的创造性转化,融合了中西艺术思维,使画面呈现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感的风格。
二、构图与留白:以“时空重构”诠释意象哲学
在构图上,他突破传统章法,通过试拓等创新手法,让物象排布暗含道家“阴阳相生”的哲理;折枝花卉与全景构图的交替,实现微观与宏观视角的自由切换,暗合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的空间美学。
留白处理尤为精妙:不仅继承传统“计白当黑”,更以空白承载气韵流动与时光流转——飞鸟掠过的虚空、花瓣飘落的间隙,成为“空即有,有即无”的佛家空性与时间韵律的通道,让观者在视觉停顿中感受时间的凝固与延展。
三、文化融合:以“古今对话”实现传统的当代表达
吕伟杰将宋元绘画的“格物精神”(追求物象物理真实的写生传统)与明清文人画的“写意传统”(注重主体心性抒发)相融合,使作品兼具科学观察的严谨与诗性表达的洒脱,画面中禽鸟的灵动、花草的舒展,皆折射出对“中庸之道”的深刻理解。
技法上,他将泼墨与积色结合,弱化轮廓线的同时保持物象结构,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形神兼备”的美学原则,让古老的艺术语言焕发新生。
四、整体意义:连接传统与未来的审美觉醒
植根于永康“南皇帝文化”与“五金文化”交织的土壤,吕伟杰的花鸟画既是对地方文化基因的呼应,也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媒介。其艺术实践证明,中国画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对传统保持“温情敬意”的同时,以创造勇气面向未来,最终让观者在花鸟形貌之外,感受到一个民族审美精神的当代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