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学车的模仿过程

今天晨读不大有想法,可能周末脑袋不太灵光。想做的事情有些多,也有一些因为习惯的养成而不舒服。

晨读说到模仿有三个层次,守、破、离。牢固基础的守,是正向模仿的过程;推陈出新的破,是逆向思维的模仿;颠覆创新的离,是模仿的最高境界。

其中守的层次又分为三种,照抄式模仿、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本质性转移。

想了好些例子,幼儿学语、写作、商业模式等。有些离我太远,有些还没形成体会。刚好今晚开车回来,有点懵的自己差点倒不回车库,何不从学车说说模仿之路?

学车第一阶段:学形

开始学车时,大部分教练从倒车入库开始教。那是一段黑历史,因为前部分我完全没有章法,差点毁了练习时的模拟车库。

教练让我学习别人怎么倒的。我在旁边一直很努力的记着,先向右打多少圈方向盘,然后往左打,又往右打一下,然后再往左打。当我上车练习时,我也模仿着往右打一打,往左打一打。“碰”,好像撞到后面的障碍物。

一开始的学习,像东施效颦。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只是简单看见什么做什么。开车的人都知道,车的位置,打方向盘的速度,踩刹车的快慢都会影响倒车的结果。

第一阶段的我,基本是看“形”模仿,但是连“形”都学不来。

学车第二阶段:知形

在练习场上粗劣的模仿并没办法使自己学会倒车入库,我转而寻求互联网的帮助。

倒车入库讲究的是角度和速度。场地练习时,起点处倒退时需将方向盘打死,当后视镜看到后轮距离黄色线30公分左右,逐渐回正方向盘。

看完了视频和图片讲解,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个人打的方向盘圈数不一样,因为还存在修正的状态,方向盘打快或打慢都需要修正。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知道倒车的真正原理,这时候模仿他人的倒车技巧就有用处。模仿不单单是“形似”,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车第三阶段:变形

真正开车之后,会发现驾校学的那些太过僵化,马路上不太可能那么大的空间让车辆刚好通过打满两次方向盘就停车成功。

这时候,需要通过不断尝试与调整,将倒车角度进行优化。比如单位的同事,停车基本就两个字,感觉。而这感觉是通过多次练习,将角度与开车状态结合起来,达到最优。

刚到单位时,像回到学车的初始阶段,只不过这次,我学到的是如何变形,将车更完美停泊。

模仿的过程,我将其简化为“学形、知形、变形”,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更好、更快的学习一项新技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