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起步》随记

自我意识的生命就在于,首先在与对象世界的区分和疏离之中划清一个界线:我是我,世界是世界,我有我的主张。
其次,在这样一种疏离之中,由它的主体性作为主导,用旧的材料创造出自己新的世界,达到我和世界的统一。
康德从一开始就怀疑,认为怀疑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可以用它来清除很多武断的谬见。笛卡尔也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一切,最后发现怀疑本身不可怀疑了,那就是“我思”,这才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起点。所以他最后确定了“我思故我在”,只有这个是不可怀疑的。康德其实也类似于这样的方式,就是通过怀疑把一切不可靠的东西清除掉。但是在他们两人看来,怀疑只是一个过渡的起点,他们已经通过怀疑把地基清理干净了,从此就可以不再怀疑,放心来建立高楼大厦了。这是笛卡尔和康德的理想。但是后来,黑格尔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怀疑看作一个不断向真理接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点。不是说把地基清理好就没有可怀疑的东西了,就稳靠了,那不过是一种幻想、一种一厢情愿。应该有一条“怀疑之路”,要不断地怀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拷问自己,使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一天天走向真理。
真正的辩证理性应该把怀疑变成一条怀疑之路。怀疑之路不是虚无主义,怀疑之路其实就是真理之路。怀疑和真理看起来是势不两立的,但真理要通过怀疑之路才能够产生。走向真理的怀疑之路是由自我意识的矛盾性激发出来的,它不是回避矛盾,也不是在矛盾之中摇来摆去,而是要对这些内部的矛盾加以拷问,要把自己投入到自我冲突之中,不断地推敲矛盾,把矛盾变成一股探索、突围的力量,以便去寻找新的道路,去寻求真正的自我。
但这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它需要把自己一贯认同的自我当作假我来批判。原来做事的时候没有考虑,一往无前,满腔热情,但是冷静下来之后,要对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加以拷问,这并不容易。
一个有自我意识、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在自我反思、自我拷问时陷入一种智慧的痛苦之中,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内在矛盾性。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当然要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性,最终要达到矛盾的解决、调和。但是独立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不能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能牺牲自己的独立性,不能以这个为代价来消除矛盾。相反,他对一个统一自我的追求没有终点,或者说他永远处于对自我寻求的路途之中。
所以说,人的确必须一辈子对自己进行探索,才能逐步接近那个真我,但永远不能够最终把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我意识有两种选择,看你倾向于哪一种。一种就是坚持自我的独立性,这有点类似于老庄,老庄想要离开社会到大自然里面去生...
    蔚海山庄三六子阅读 137评论 0 4
  •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
    蔚海山庄三六子阅读 179评论 0 4
  • 求知的兴趣里面本身就隐含着一种超功利的倾向,这种超功利的倾向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发展成一种完全超功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蔚海山庄三六子阅读 111评论 0 2
  • 有人类学家定义,人是一种会欺骗的、会伪装的动物,没有哪个动物可以像人一样会欺骗、会伪装。所有的动物都搞不过人,因为...
    蔚海山庄三六子阅读 170评论 0 4
  • 1.如何理解人,就如何理解哲学;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哲学。 2.一个有自我意识、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在自我反思...
    李梦_0041阅读 15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