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来唠唠有色眼镜这个话题。
有色眼镜这个东西,传播学名叫做“刻板印象”,英文名大致可以用Stereotype囊括。我是在传播学概论课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的,看懂了大概意思之后就开始义正言辞的对它的政治不正确性进行严厉批判,自认为深沉的傲视众生,在微博人人上自以为是的告诫大家“千万要克服偏见,要公正的看待问题”云云。
I’m Too Young,当时只知其政治不正确,却不知,人们看问题、评判人物和事件,哪一个不是从戴有色眼镜开始呢?人类社会进化到如此地步,有色眼镜就一直符合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习惯,成为事件先行判断的第一方法。
强悍的美国人民经常会说一句话来反驳那些指手画脚的人,“Don’t judge me”,究根到底,人们终究不能不Judge,人生何处不Judge。仔细想想,很多东西都是为了方便人们Judge用的。你的高学历,你的职称,你的发表论文,这些和你的能力高低之间难道一定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吗?不是吧。所以,不得不说,丢不掉的有色眼镜是看问题、看人物的首要过滤器。
承认有色眼镜丢不掉,不代表一定要宣之于口,显之于形。理想的思考过程,大概应该是,在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戴上有色眼镜,在心里形成偏见和预期;再来深挖基本事实,了解来龙去脉,观点初步形成;最后,随着过程的发展,在讨论和争辩中,在旁观和反思中,矫正因为信息量的不足、部队称和有色眼镜的偏见所带来的谬误。
所以啊,大可不必自我虐待式的谴责自己对某个人、某件事不客观、不公正,一来客观和公正的标准本身就具有主观性,二则我们思考过程本身就是带有有色眼镜的偏好性思考。我觉得戴着有色眼镜并不可耻,人人都戴,可耻的是,在认知到有色眼镜带来的偏见违背基本事实时,还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这才叫真正的偏见谬误。
看我们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的自己,有刻板印象的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这样,也许你在表达观点、评价别人之前,更可能问自己,这是偏见不?刻板印象,嗯,这不是贬义词。
文末吐了个槽,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啊,当你买到心水之物正在把玩的时候,身旁之人偏偏会吃惊的说,“啊,你喜欢这个呀,我以为你…………”又或是这样的场景,好奇的同伴看着你的电脑说,“哎你居然这样…………难道不应该……”
天知道我有多不喜欢这些对话,有色眼镜不可避免,但是把它埋在心里,给你更多可能性好吗!人间若少些“我以为”,胜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