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月一送寒衣

今冬又是一个突然降温的寒冬,我们加棉衣,思念已故的祖辈们。

十月一送寒衣,第一次在城里给我的奶奶爷爷和老公的爷爷奶奶烧了纸钱。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暖暖和和,幸福富足。

大家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或许是,或许不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还记着这个人,脑海里还能浮现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还活在我们心里。

记忆里我的爷爷

爷爷去世差不多32年了,清晰的记得他咳嗽的喘不上气的样子,记着他看到我哭,心疼且慈祥的面容,悄悄从后背那个有些年头的木箱子里拿出一块柿饼给我吃,那个软糯香甜的味道,至今留在我的味蕾里,留在我的童年回忆里。

记忆里我的奶奶

奶奶走了有2年半了,跟奶奶生活的日子好多年了。在小学时,我兄弟姐妹多,且都挤在一个炕睡觉,自己又胆小找不到如意的地方睡觉,就晚上独自一个人跨一条街摸黑去奶奶家,奶奶当时在老屋的土房子居住,奶奶从爷爷走后就一个人睡,这可太适合我了,奶奶一个被子,我一个被子,半个炕随我滚,经常睡前头在里面,早上起来头就在外面,睡的那个舒坦,有一次睡过头,起来穿上鞋就往学校跑,做操时才发现一个脚穿的自己鞋,一个脚穿着奶奶的鞋,还好都是黑布鞋,不是特别明显,要不真闹笑话了。

初中时奶奶跟着五爸搬家了,搬到村外靠田地的一条街,我也上初中了,晚上有自习,下课就9点多了,回奶奶家还方便些,我每周依然会去奶奶家睡几晚,奶奶还一直给我留门。记得上初二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回去老想吃浆水菜,可能是饿,也可能是什么有些小问题,反正没看医生,就晚上下自习回家捞一碗浆水菜掺点开水,也不觉得酸,吃完菜顺带把酸汤喝了,很满足的就去睡觉了。奶奶的炕依然很暖和,还是我们俩,听奶奶跟我唠会家常就沉沉睡去。

初一学校让交20元建校费,父母一直没给,我就一直没交,那天下雨学校把我们没交费的罚站外面,直到缴费再回教室,我在雨中跑回家,淋成落汤鸡,妈妈还是没给我,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年代的我家是真没钱,爸妈也只能硬抗,他们觉得孩子还要交啥建校费。后来我就跑到奶奶家,哭的那个稀里哗啦,奶奶和五娘听完后,给了我20元,我拿着钱交到学校才能上课。

那会的冬天感觉格外冷,买不起毛衣,就是棉衣棉裤还有棉鞋,下雨下雪地湿很容易湿漉漉,穿着也不舒服,晚上在生火的锅堂里烤鞋就是常事了。姊妹多,家务活多,牲口养的多,爸爸要在外面去打零工挣钱,家里管我们姊妹几个吃喝拉撒,喂养牲口和家务活,甚至地里的日常活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肩上,记忆力妈妈总有干不完的活,脾气也越来越大,我们不听话时她就会怒吼,甚至威慑性的去打我们。

想想她也曾是是个女孩,是个温婉的少女,她也想过岁月静好,慢煮生活,而生活的油盐酱醋茶一股脑儿的倒进了她原本准备精心慢煮的锅,我们的姊妹几个接连出生,就像一把把柴火不经意间煮糊了这锅饭。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大,我们的不听话让她经常咬牙切齿的想凑我们一顿,能让她感觉轻松的方式当然是分派任务给我们。于是,放学、周末妈妈给我们把活都分的明明白白,最不喜欢看到我们在家写作业,她希望我们作业在学校写完,回家就能帮父母干活。

于是节假日我们就有干不完的活,除草、喂猪、喂牛、打扫猪圈和牛圈、手洗衣服(那会没洗衣机)、做饭、剥玉米粒、锄地等,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农活,我们跟着妈妈也忙碌着。在那个衣服鞋子还需要手缝制的年代,妈妈都是趁着晚上我们睡了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的缝补着,我们又是到了猪狗都嫌的年纪,尤为费衣服鞋子,随着个头的长高,衣服常常没穿多久就短了,妈妈做不过来,我们就这样破破短短或者穿姐姐哥哥不合身的凑活着,那时的我们很容易满足,只要有的吃有的穿,也没啥攀比好恶心,每天简单而快乐,对生活的充满希望。

记得那会奶奶经常看到我们周末干活,她就很心疼,经常有些责怪的口气的说妈妈,让我们少干点活,娃娃们正是贪玩的年纪。还有看到我们的棉衣袖口短了、破了就要叨叨妈妈几句,她也知道妈妈很辛苦,但她年龄也大了,干不了针线活,再说奶奶里外孙子孙女21个,她也管不过来。这是她心疼我们发泄心里不满的唯一方式,妈妈听奶奶训叨也不吭气,继续干活,她也知道奶奶这是心疼她孩子,并不是刻意责怪她。

上高中后,我和哥哥就住校了,姐姐也结婚了,家里就剩弟弟一个帮妈妈了,能想得到,妈妈肯定更忙了,更累了。我知道家里没钱,还尽力供我们几个读书,邻居同龄姐妹都不念书了,开始外出打工帮衬家里了,我还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感恩的话都在心里。为了节省开支,我每周都会带馒头或者锅盔,还有咸菜去学校,能省则省,一周除了用2斤到3斤粮票,菜钱就花2-3元钱,甚至1分钱都不花,衣服也是姐姐的、哥哥的、妈妈的,只要不花钱谁的能穿就穿谁的。回头再看那些年留的照片,的确很有年代感。

有一次有骑自行车去学校,路上碰见奶奶,奶奶偷偷给我手里塞了5元钱,还给我说别舍不得花钱,好好学习,那是一个冬天,奶奶的话让我无比感动,那5元钱给我青春时光增添了暖暖的颜色。

说起高中骑自行车,有的家挺好的同学已经骑上了轻巧的小自行车,我还骑着垮垮的28大梁自行车,每次骑上就感觉像耍猴的,高高站在杆上走钢丝,虽然骑着速度挺快,但总感觉脚不能随时够着地的不安全感随时袭来,像是随时都会摔个跟头。那会就希望爸妈能给我弄个小点的斜梁自行车,后来爸爸不知道从那里真搞来一辆,不过已经很破旧,车胎还老漏气,我每周回家时都要去修车那里打气,毕竟比补胎便宜很多,就一直这样凑活着用, 当时的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骑行中脚能随时着地刹车的感觉很踏实了。

带馒头和咸菜的日子我过了四年,用我哥哥的话说我的胃不好就是高中没好好吃饭造成的。还好,我宿舍的同学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觉得自己有多清苦。后来上大学了,我放假依旧回家先去看奶奶家,帮奶奶做个饭,蒸个馒头啥的,跟奶奶聊会天,就觉得心里无比舒坦。

大学毕业后工作忙,结婚有小孩后就更忙了,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看奶奶的次数一年也是屈指可数,不过只要回家必定会去看望奶奶。

在奶奶去世前三年奶奶瘫痪了,家里妈妈和婶婶轮流照顾,虽然照顾的也干干净净,可我知道奶奶打心底是不愿意给儿女增添负担的,他也不愿意卧床让别人照顾,可是身体身不由己,她估计也心里苦没处诉说,一年后奶奶就开始糊涂了,像是老年痴呆了,一会认识人一会不认识人,不过爸爸,五爸等,她的儿子都认识。妈妈是她的大儿媳妇,跟奶奶认识相处的日子有51年了,她即使再糊涂也认得。他们已经胜似血浓于水的亲人了,爷爷陪奶奶也不过42来年。

奶奶就那样走了,家里没有了祖辈。奶奶在爸爸还可以当孩子,奶奶走了爸爸就成了家里的老人,当年爸爸71岁了,我41岁了,很庆幸,父母健在,我还能继续当孩子。

老公的爷爷奶奶

回到老公的爷爷奶奶,爷爷比奶奶先走一年,去世前几年他们跟公婆一起居住。我结婚后跟两位老人相处的日子没几天,就是逢年过节回去看看。跟爷爷都没说过几必话,跟奶奶倒是聊过几次,老人也算热情,就是缺少一点亲密感。

听婆婆说爷爷退休前还当过县农行的行长,也是一个能行厉害的人。奶奶没工作,但是爷爷比较宠奶奶,奶奶在家里还是比较有话语权。公公兄弟三个,爷爷奶奶比较疼三叔,喜欢大伯,不怎么喜欢公婆,所以这些年他们关系一直比较微妙,紧张中不失亲情。

即使不喜欢公婆,三叔在西安,不方便接老人过去生活,让大伯和公婆轮流照看。兄弟之间处理的不好,最后两位老人都是公婆养老伺候,公婆属于心直口快良善之人,即使之前关系紧张,但人都老了,很多事也都释然了,公婆伺候老人也是尽心尽力。

前段时间老公说梦见家里爷爷了,借着十月一,我们第一次像父母辈一样去路边烧了纸钱。希望爷爷奶奶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假期可是叫人爱与恨痛苦与挣扎 假期可是叫人知道你自由与束缚 假期可是让人发现你习惯了束缚 假期唤醒 假期反映 假期...
    thoughtwell阅读 51评论 0 0
  • 自打公婆去世,我这浑浑噩噩小妇人也开始拾掇起烧纸燎箔事宜来。 一年三个祭祀节:清明,中元,寒衣,这还是我百度才知道...
    枯藤残鸦阅读 1,001评论 2 5
  • 按照老家的风俗,每年清明十月一,照例是回家祭奠先祖的,届时,全家老的小的聚集坟前,摆供,上香,烧纸,磕头,举行悼念...
    创造与激情阅读 445评论 7 4
  • 今天是封控第13天,本计划动笔写影评文章的,可怎么都静不下心来,几次打开简书,都觉得无从下笔。 啊!想起来了,今天...
    作者君子悠悠阅读 468评论 4 6
  • 农历的十月初一,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十月一,送寒衣。是人们对逝去的亲人即将面临寒冬的一种担忧,为他们送去过冬的寒衣,...
    无声滴落阅读 3,249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