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逆向思维

女儿先前一直从左往右攀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说到逆向思维,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便是小时候学过的司马光砸缸。

见到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自然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就在昨天,2017的最后一天,我带着儿子和女儿去儿童公园玩。的确很久没有带他们玩过了,两个孩子欢呼雀跃。一路你追我赶,好不开怀!

女儿突然说,好久没去攀岩了,想去攀爬下。于是我们就去了攀岩的地方。

一面波浪形的岩石墙,大概二十来米长,两米多高,上面有些大大小小的可供攀爬的岩石,女儿一看,迫不及待的从左往右攀爬起来。

“你能从左边攀到右边,中途不掉下地吗?”我随意对女儿说了句。女儿跃跃欲试,看她那么认真的样子,我赶紧举起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给她记录一些精彩。儿子就没那么专注,毕竟年纪尚小,不能专心去做一件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第一次,女儿竟然攀了一大半,虽然就在离成功攀过还差几米距离的时候掉了下来。但她没有失落,没有放弃,毕竟第一次攀就能成功的绝对不多。

我也在一旁鼓励了女儿。期间也有其他小朋友的加入,女儿的确攀得很认真,也很投入,每攀一步都踩得稳当。可是就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攀到她第一次失败的那个地方就莫名其妙的滑了下来。

几次三番,女儿依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重新再来。这时旁边的很多家长也给女儿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还时不时的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那个小姐姐好厉害呀,你也像她那样去攀啊。”

听到家长们的话,我微笑的说了句,“我女儿,她已经10岁了哦。”
显然,对女儿来说,那些都是比她小的小朋友,他们攀了几次失败之后就果断放弃了。我这样告诉他们,也是希望他们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

也不知道女儿攀多少次,可是每次几乎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败下阵来。我并没有要求女儿一定要攀到顺利通过为止,但她自己却面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鼓起了勇气。当我问她攀了多少次的时候,她一脸无奈,苦笑着说,“至少也有十多次了啊。”还把攀得红红的双手伸给我看,“看来真是用心了,费了不少劲啊!”我心里想着。


灵机一动从右往左攀

原以为她会放弃去玩别的,谁知她灵机一动说,我从右边往左边攀攀看。她的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我的任何提醒,的确是她在失败了十多次之后自己想到的,我在一旁一边给她拍照,在边还是继续给她加油鼓劲。真没想到,这次她真的很快顺利攀过了。


从右往左并没有觉得别扭

“我终于成功了!”虽然她并没有高兴得大叫,但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兴奋和喜悦。虽然我并不知道原因,但她能有这种逆向思维,我的确感到欣慰。


儿子就是在捣乱

儿子也很多次跟着姐姐攀爬,但始终没有一次顺利攀过。当然他还小,我也并没有要求他们非攀过不可。但女儿在坚持攀了那么多次失败的情况下,能打破常规,换一种方式获取成功,的确是我不曾想到的。女儿的这种逆向思维,以及她的勇气与坚持或许在她看来只是她不甘心失败的产物,但在我这个妈妈眼里,她的这种特质真的难能可贵。

我从心里赞扬了女儿,并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许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逆向思维,而我也没有向她解释,有时候孩子们的世界里就是那么单纯,他们并不需要知道得那么高深,那么专业。能在玩耍中学会一些东西的确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攀岩试验,但的确不难看出,成功真的需要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他的这一发现是逆向思维方式的一次重大胜利。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有着许许多多的高峰需要去攀登,逆向思维无疑是人们成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候真的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成功需要逆向思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