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昆虫标本制作
2.3.1.还软
从野外采集的昆虫,在制成干燥标本以前常己存放了一段时间,其虫体己干硬发脆,在制成标本前必须经过还软,才不致折断破碎。建议用还软器还软,简单方便也不会损坏标本。如果用干燥器还软,先在干燥器内底部铺上潮湿的细沙,再将装有昆虫的三角纸包放在干燥器内瓷盘上,为了防止标本发霉,应在沙面.上滴上几滴石炭酸或甲醛溶液,最后将盖盖严。小虫可使用广口瓶自制还软器,在瓶内潮湿细沙土放一-张滤纸,再在滤纸上放置装有昆虫的三角包。如果需要还软的昆虫不多,也可将三角纸包放在潮湿的净土层中,外面罩个玻璃罩进行还软。不管使用什么容器,夏季- -两天,冬季两三天就可使昆虫还软如初。
2.3.2.插针及三角纸点胶
一般是将昆虫针直刺入虫体胸部的中央。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损伤,并使同一大类标本制作规格化,针叉甲虫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将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使针正好穿过右册中足和后足之间。蝽科等半翅目昆虫,虫针应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这不但保护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会损坏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
鞘翅目和大多数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不需要展翅; 制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虫标本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特制的小三角纸插在昆虫针上,然后在尖端粘上透明胶液,将虫体的右侧面粘在上面。
2.3.3.整姿(整肢)
针插后,需将身体的附肢进行整理,使得标本整齐、美观、便于观察、利于保存,称为整肢。整理虫体的各个部分,如腹部、触角等,尽可能用针固定其姿态,如使腹部平直、触角前伸分开等。前足向前,中、后足向后,略伸出体外;触角若是短型的,可伸向前方;触角若是长型的,可弯向体躯两侧的后方或从体背弯向后方;若触角过长,可从体侧绕过尾端再弯向另一侧前方。腹部应保持平直,如腹部向下垂的,即用两针交叉抬起。
2.3.4.标签
初做好的标本,就要立即插上两个标签(有1.5厘米长1.0厘米宽的黑框):上面一个标签写有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下面一个写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环境,采集人姓名。经过研究查对已经有学名的和经过系统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虫标本,下面要再加上写有中名、学名及鉴定人姓名的第三个标签。经过研究,前人还未发现的新种,在标本下还要加上新种或新亚种标签。新种标签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等级,在新种标本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定为正模标本,下面用红色标签;在选与正模标本完全相同但性别不同的一个,作为配模标本,用兰色标签;其余的,作为副模,标签应该是黄色的。标签要用绘图墨水写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识别。浸泡在标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a-标本 b-采集标签 c-定名标签
2.3.5.保存
昆虫标本制作完成以后,应当妥善保管。
针插和展翅标本主要是防虫蛀和防霉菌。防虫可使用樟脑精块或樟脑粉,将其撒入标本盒和标本橱内。防霉应注意在潮湿季节少打开标本橱和标本盒,尽可能将标本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 并向标本橱内放入吸湿剂和防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