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两种极端之下的叹息

这几天哪里都能看到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的新闻和评论,而”爱你不后悔 尊重故事结尾“成了最让人惋惜的一句话。

曾经23岁就资产6000万的年轻创业者,却选择这样的方式对世界告别,为自己的人生谢幕,让人一声叹息之外,也不禁要问“是谁给了他那么大的压力?”

当我看到“80后创业明星"几个字,大抵就能明白,一个少年成名的青年,一路在盛名之下所背负的痛苦。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出名趁早本身没有错,但出名太早的人,能坚持走到最后的人没有几个,也许因为出名的目的不纯粹,也许走着走着忘了初心,也许出名本身并没有带来给他们带来想要的生活,反而负累太多。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家庭,有着物质上的优越感,但有个无能放荡的父亲,自私、冷漠的母亲,童年缺乏母爱。

而后家道中路,无法支撑起她的优越感,为了经济独立,远离父母,另外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谁又能保证之后还有机会可以出名,也许日子都动荡不安,所以”出名要趁早“是她抓住机会,获得当下最快意的生活的方式。

五十年代,张爱玲离开大陆,远奔香港,进而隐居美国,生活几度艰辛,再鲜有作品问世。



另一个人早早成名却坠落而令人扼腕的就是曾经火遍全球的喜剧《小鬼当家》的主演麦考利·卡尔金。

图片发自简书App

1980年8月26日出生的麦考利,1990年因主演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的喜剧影片《小鬼当家》在好莱坞走红,并凭借凯文一角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影片票房在美国超过了2.85亿美元。

早早成名,成了制片商们趋之若骛、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大家都捧着他,惯着他,宠着他。在众人的吹捧、娇惯和放纵下,小麦考利开始自我膨胀了。

而麦考利的父亲把儿女当成摇钱树,特别是以代理人的身份牢牢控制着小麦考利。他拿子女当筹码,不断与制片商讨价还价。最后因为父亲的关系,麦考利在好莱坞开始受到冷落。

父母关系的恶化再加上“童年得志”的特殊压力,麦考利开始生活放荡,酗酒成性,在镁光灯下,他眼圈发黑,无精打采,总是耷拉着眼皮。

由于麦考利连续拍摄的《好儿子》、《里奇·里克》、《魔书国度里的理查德》和《爸爸,把钱还给我》等4部影片的票房价值均不高,制片商大为不满,逐渐对麦考利失去了兴趣,影迷们也离他而去,使他成了小小年纪的孤家寡人。

1994年,福克斯公司终于像割除身上的一块异物那样把麦考利赶出了大门。

麦考利于1995年正式宣布:他将永远不再拍电影!

如今的他一改过去颓废模样,剪掉一头颓废金色长发,剪回短发,脸型看起来也圆润了不少,据说他也接下10年来第一部电影《Changeland》,重新回到电影圈。



1981年6月9日出生娜塔丽·波特曼,成功拿下《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萝莉玛蒂达一角,与饰演里昂的让·雷诺搭档,并一炮而红,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经典。

图片发自简书App

象许多童星一样,早早成名,走上演艺之路。 可是,娜塔丽·波特曼的内心并不认为电影就是她的人生。

1997年,《洛丽塔》邀请她出演时,她拒绝了, 放弃大好的出名机会和钱财,而选择去锤炼自身的表演,小小年纪的娜塔丽·波特曼已经和别的小孩不一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20岁以前,她就有意识地“拒绝了所有带有‘萝莉’色彩的角色”,“不想成为别人的幻想对象”。 并且,她想要成为的是像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的演员,不是靠美貌,也不是靠青春。

她坚持要读大学,以全A进入哈佛主修心理学。 她还能兼顾学业,利用暑假拍摄《星球大战》。 甚至宣称大学期间只拍《星球大战》系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小几乎每门功课全都是A,拥有哈佛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精通四国语言,担任过著名政治评论员的助手,有两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期刊上。

娜塔丽·波特曼还曾以客座讲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

真正让娜塔丽·波特曼登上演员顶峰的是《黑天鹅》。 因这部电影,一举拿下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那时她才30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她总在所有人以为要大赚一场、、平步青云时,抽身而出,冷静地旁观。

拍《这个杀手不太冷》后,她拒绝《洛丽塔》和《罗密欧和茱丽叶》去演舞台剧《安妮日记》,而这一次,拿了奥斯卡影后的她,说起来应该又可以乘胜追击,她却选择结婚生子,享受一份平静温馨的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娜塔丽·波特曼没有把成名当成负累,她一直非常清醒自己要的是什么,无论成名与非,最终都归于生活的幸福。



我们的误区因该是从成功的定义开始的。什么样算是成功?

一个年纪轻轻就得到了耀眼光环的成功者,是应该保持清醒,时刻能够抽身而退,还是被盛名所累,不得不被绑架着裹胁着前行?

任何一个成名者,享受着光环的同时,身上都有被利用和被压榨的价值,当人们把镁光灯投向你,把大把的钱扔给你的时候,都会想要从你身上换回更高的回报。这就是人性,也是资本市场的运作。

甚至当你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也同样要承受谩骂和诋毁,而在年少轻狂的年纪未必可以全部消化而不留下痕迹。

当你在某个领域功成名就,当你觉得负累不堪,让你抽身离开,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重新开始,不光是需要更大的勇气,还有放下不甘心。

娜塔丽·波特曼作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知名校友,曾在哈佛毕业典礼发表了题为《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的演讲,她讲到自己来到大学时的黑暗时期,如何尽力撕掉标签,谈到自己拍电影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

最后,她说接受你的无经验,把它作为财富来使用,让你不用那么受限,而敢于去尝试,去挑战。

所有成功的目的都最终回归生活的本质,让自己可以在成功之后活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只有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现在的成功,才会感觉压力是动力。

否则,压力慢慢就会把你彻底压跨。

当下的能力不能匹配当下的成功,只是沦为别人赢利的工具,那么请选择抽身离开,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生活,或者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后,再重新回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的残酷在于不会给任何人同情,时刻保持清醒最难得。

我们且行且珍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