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春天了吧,武汉的春天总阴雨绵绵,难得天晴,便喊上两好友拾掇拾掇,去刚对外开放不久(2016年12月)的东湖绿道骑个单车,赏个春景。
周作人先生不是说过 “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十年尘梦还是抵不上,我们没法那般洒脱,繁忙课业之余散散心罢了。按卜卜的话就是,开心就好啦!
(提供美图,提供经验,提供诚意,不提供充裕的时间,以及说走就走的心情^^)
首先,东湖绿道全长28.7公里,大致分为四条道,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如下,蓝色代表湖中道,紫色是郊野道,绿色是磨山道,红色是湖山道。
绿道各有特色,湖中道树高路阔,东湖就近在咫尺;湖山道湖光山色,浓淡总相宜;磨山道上山下山,蜿蜒曲折,林中小屋,无比清幽;郊野道清新与野性并存,真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每一条道不同长短,都设有一些景点,休息站,熟食店,都只允许行人、自行车以及景区的观光车通过,大可放开手脚骑。
我们也查了下攻略,综合各方面考虑决定从湖中道开始,磨山道结束,一开始只打算骑这两条道,以为两三个小时可以解决,结果。。。由于种种原因,第一次没什么经验呐,人蠢呐,绿道设计不太合理呐,最后四条道我们都骑了,按手机上租车公众号显示,那一天我们每人骑了6个半小时,伴着朝晖出门,朝气蓬勃地走在春游路上,回来披着星辉,风尘仆仆没个人样。
在梨园广场站下公交,跟着人流走到了绿道的入口,问了站在那种特别新型的代步工具上的漂亮姐姐,得知前方200米就可以租车了。一共有三种车,摩拜,ofo,武汉市公共自行车(小蓝车)。不需要办卡,在网上交押金就好。
摩拜随处可见,骑的人最多,因为可以随停,不想骑了丢那儿就是,但如果你只是暂时停一会儿,很有可能被别人骑走,价格记不太清了,不贵;小黄车最少,碰到几辆还是坏的;我们骑的小蓝车,第一个小时免费,后来是2元/1小时,有框有锁骑着感觉很舒服,但是!!!最后我们找桩子停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满的,我们只好走到大街上,在高德地图上各种搜,在那个租车微信号上各种搜,推着车走在傍晚的武汉大街上,得有大半个小时吧。利弊都有,还是看自己的需求。对于骑行来说,租辆好车,一切好商量!
湖中道很开阔,人流适中,走路的也很多,我们一边骑一边放歌,时快时慢,感觉耳边有风,风景自不用说,隔岸看来时的路,觉得渺小又悠长。行人变成一点点,榕树成了一条线,扭头的时间不能太长,我还要看前方的路呢。
途经一个景点,是个有时代感的建筑,安置在园子的正中间,周围花草茂盛,人也跟着喧闹,只有它像个垂暮老人,安静沉稳,我们直接骑车进去了,兜了一圈拍拍照又出来了。
中午在湖中道的一处大草坪上度过的。前一天下了雨,草还湿湿的,我们只好选浅一点的位置坐,离一侧的道路很远,离一侧的湖水很近。拿出带的巧克力礼盒,就着辣条一起吃,那滋味,也没谁能想象了。挨着我们的有好几处在联谊,约莫是班级组织的或者社团,女生居多,团坐在一起,吃着准备好的东西,玩着玩烂了的游戏。
男生那么少,我们还在猜是哪个学校呢,偷笑。后来,有一群阿姨走的时候,把她们的塑料垫子送过来了,我们连声说谢谢,是很及时的东西。吃倒没吃啥,看那边联谊的男生骑着车把周黑鸭、KFC、奶茶一一买来,我们眼都红了,捶胸顿足,也难解心中的愤懑,我们是三个没人关爱自己也忘了的孩子。
在卜卜摄影师的协助下,拍了很多人物照,跳起来的,发功的,被一掌击飞的,还利用全景拍了个Love出来,一遍遍试,真是好有趣啊,三个人笑得开怀,引来很多人行注目礼。
离开大草坪不久,就来到分叉路口,左边是郊野道,我们选了右边,去了磨山道。感觉那一段骑的应该是个过渡段,严格来说并不是磨山道,真正的磨山道在山上,不是磨山,而是磨人。我们来来回回上了两次山,下了两次山,磨得人无话可说。
到了一个蛮开阔的地方,我们看着指示标,它标得不是很清楚,什么樱园、梅园,我们压根没分清,走了右边,结果骑着骑着就发现不对劲了,好像走的是湖山道,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有些地方根本骑不动,只好下来推,最后发现我们竟然出了绿道,因为看到了机动车,公交车。
原来我们已经骑到去武汉植物园的方向,还碰到了樱花节,从外面看,樱花都爬上了枝头,粉嫩绚烂,一丛一丛簇在一起,素净了整个天空,好似一场最不可言说的梦,也最不愿意醒来。
问了人加自己查,发现我们就是在那个开阔的地方选错了道,应该往左骑的。于是原路返回,终于来到磨山道。那儿有个缆车可以玩,我们还在旁边观望了下,完全没想到接下来要自己骑上山,总体过程就是,骑啊骑,拐个弯,发现还是上坡,又骑啊骑,每次视线不明的时候,都会互相问下,还是上坡吗?我不想上坡了啊~结果还是,简直骑得人没脾气。
路过了个林中小屋,三层木质结构,应该是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住的地方,很有特色,而且适合拍照,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不作过多介绍,大家亲自去欣赏哟~会很幽静。上楼的时候碰到个叔叔拿着单反拍了我一张,本来我是站好让卜卜拍的,结果他从楼梯上下来,正好捕捉了这个瞬间,事后还跟我当面删掉了,说无意侵犯,只是觉得好玩。其实我很开心,能走入他人的镜头。
后来后来,终于终于,到了下坡,离小木屋没多远,无比酸胀的腿脚仿佛在那一刻也接收了大脑的信号,顿感轻松许多,有劲了。虽然有路标提示,下坡要推行,但是遭受了上坡如此劫难的我们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我反正是一路向下冲,刹车都很少捏,享受一把超长弯道和下坡的感觉,看着推着车慢慢上坡的人,得意的不行。
好,转折又来了,我们根据路标,去了磨山东门,我们以为就是可以出去了,毕竟是东门嘛,应该是个出口,可以结束一天的骑行了。但是,但是,我们在经过一个小到破到矮到完全无人注意的门之后,来到了郊野道,那时我们还不自知,还一直往前骑在找磨山东门在哪,还诧异骑怎么骑这么久还没到。
在一条类似自行车赛道上,我们模仿公路片,坐在路上拍了照,路两旁的树在我们的身后不断延伸,三三两两的人,直至不见。骑到了一个休息站,我们又发现,已经在郊野道渐行渐远了,马上要到落雁岛了,那边是单向的,去了就只能原路返回,虽然听说风景很秀丽很美,最后还是放弃了,觉得太远。
听着巡逻人员的建议,我们才回想到刚经过的那个再平常不过的门不会就是东门吧,那可真尴尬了。真可惜,答案是的。真可惜,我们再次原路返回。再次上了磨山,这次压根骑不动了,我一开始还挣扎了下,后来就跟着她两一起推了。聊聊闲话,看看一个个推车经过的人,还碰到了个同校的师兄,大四了,工作找到了来玩呢。
再看到指示牌上标着“南门”时,我们迟疑了。走南门可以出去吗?我们交流得有些大声。这时一个老大爷回头告诉我们,出去就是走南门,顺带还指了方向。一句话的功夫,让我们安了心,老大爷有心了。
风簌簌地吹,我们也不顾眼前景色有多美,花有多好看了,只一个劲地往下冲,找路找路,找出口,那个时候车子对我们已是负担了。
等到双脚落了地,站在地上,走在路上,第一次感受到平日里忽略的踏实和熟悉。脚板韧韧的,麻麻的,冰冰凉凉的,估计也在等一盆热水包裹它,浸润它,给它以宽慰。
花上一天时间,携三五好友,在早春时节,在东湖绿道骑上这么一遭,很值,风光自不用提,失误也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