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Q的工作能力很强,他现在是我们项目组的“尚方宝剑”,年初的时候,我们四个人的项目组的效率也不如我们现在俩人项目组的效率高。
其实,现在项目组完全是他在撑着,我就打打酱油,对接对接客户。但在年初的时候,我们项目组是一个测试、一个项目经理、一个研发、还有我当需求和实施的角色,工作效率慢、我还要时常加班,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这个项目交接给我后,把小Q分给我了,其余的人就撤了,我俩现在配合得很默契,这也是我不想离职的原因之一,毕竟,一天中除去睡觉的时间,有一半是跟同事在一起,而工作中,真正累人的其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在你工作中遇到的人。
小Q的工作能力体现在:
1、带着脑子开发
比如,之前我们项目组有个30岁的研发,技术能力很强,但他只负责执行,因为他不想背锅。你需要在需求上罗列清楚,在页面的哪个地方显示、哪张表的哪个字段,这个需求做了后,可能会引起哪些变化。
他不要知道业务场景,不要知道因果,他只要知道,什么字段用什么值。你跟他说业务场景,他也不想听。
我跟他合作很痛苦,因为我并不懂开发,不懂后台逻辑,我也不知道视图要如何使用。于是只能不断的试错,先让他改,改完测试,发现有问题再改,这样一个需求,来来回回,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于是,我一边自学逻辑,一边对接客户、一边梳理逻辑,手忙脚乱。写出来的需求,最终可能研发说:这个做不了......
换了小Q后,我只需要跟他说业务逻辑、需要实现的效果、解决什么问题,小Q会给我研发方案,小Q给的方案是一整套的:现有逻辑是什么、为满足需求需要修改哪些逻辑、修改后可能会引起什么反差、为了实现本需求,业务流程需求做出什么修改、最终呈现的效果的时长。
客户满意、我也满意,所以,你看,在工作中,并不是人多好办事,找对人,很重要,有可能人多,才是成本超支的重要因素,毕竟我们项目组的成本已经严重超标了,到我接手时就已经超了70%以上了,这个成本影响了我们的年终奖......
2、态度认真负责
之前的研发,每天准点上下班,下班之后,我就联系不上他了,晚上如果因为他发布失误,引起的十万火急的bug,我需要通过我们项目经理才能联系上他,然后等着他慢悠悠的排查或者告诉我:那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啦......
我只能又绕到项目经理那里,然后大家电话会议,接着商量出解决方案,最后研发再去执行。
小Q不一样,不管是周末还是凌晨只要有问题,他一定第一时间爬起来排查,给出解决方案。
最关键的是:小Q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的复杂问题,都是他自己百度出来的解决方案,然后摸索着解决的。
值得说的一点是:小Q是98年的,也就是现在才21岁,他已经在我们公司快三年了,就是说19岁就来我们公司了,刚来的时候月薪6K,现在已经16K了。
他高中都没有读完,单亲家庭,当年太调皮被他妈妈送去了一个军事化的训练基地,他妈以带他旅游为由,带他进了一所学校参观,然后他妈妈出来了,他被留下来了。待了一年,以他翻墙逃跑作为结束。
接着被他妈又送去了长沙的某培训机构,学计算机,据他说,长沙的学校是某鸟就业率最高的网点。学了有一年半,学校会一条龙服务,办J学历,制作J工作经验,在毕业前,学校会有一本习题册,上面全是学校近年来搜集的各种面试题,有点儿类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然后对接企业,主要向北上广深输送学生,小Q就这样被输送到上海来了。
小Q当时在某鸟是住宿式的,住宿费+学费+每月生活费,花了大概有十来万。小Q说上学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跟着成绩好的学长们参加学校的实际对接项目。市场上有些公司,将一些项目外包给他们学校,然后由老师带着学生来完成,最终交付给客户。这其实就类似于大学期间的实习,项目是真的,也是真的锻炼人,也可以作为工作经验写进建立,就是过程有点苦B。
小Q算是混得中等,在他们宿舍是月薪最高的,而比他大一届的学长,当年一起在学校做项目的,目前在上海能联系到的,有的已经年薪30多万了,有的月薪2万多。当然,也有转行的,小Q宿舍有人已经转行做酒店的大堂经理了,有的回家继承家业去了。
所以,关键看个人,有的人就是适合干程序员,比如小Q。
因为小Q的例子,去年我侄女中考落榜,我给她找到上海的某培训机构去学计算机了,再过半年应该就毕业了,学费有点贵,但,如果真的能像小Q一样,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也是很值得了。
是中、高考落榜后的同学们的一条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