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实践两反思”的主题式课例研修
邹平市梁邹小学 刘晓东
2020年的12月9日至16日,第二期名师工作室高研班培训在淄博进行,11日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关景双教授为我们就“基于“三实践两反思”的主题式课例研修”做了一天的报告。幸运的是作为滨州市三期三名的一名成员,我在2019年9月份跟随三名培训的脚步,于上海青浦跟随关教授进行了五天的跟岗学习,期间咱们市蔡银静老师与青浦教师同课异构,几乎每天一场的专题报告,观课例、听报告、同参与,我们是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研修,再回来之后我又在教研组内进行了“基于“三实践两反思”的主题式课例研修”的实践活动,联盟活动也进行性了试点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例研修促专业成长
我们跟岗的学校有青浦区的区中学,也有乡镇中学,和我们互动教研的教研组的老师都是非常年轻且刚入职不久的新老师,在关院长的带领下她们的成长速度足以令人震撼!原因是什么?我想,一是坚持,关院长对老师们一如既往的引领。二是集体的力量,我们都在学科组集体备课,但到底怎么备,怎么磨课?“三实践两反思”、分纬度观察评价课堂,观课上课任务目标具体化,为我们指出了方向。三是“主题”铺就的捷径。关老师用不同的主题研修,带领大家梳理不同主题的范例,为教师专业成长铺就了一条捷径。
二、什么是三实践两反思
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怎么组织?一般来说就是组内成员划分教研课,上课老师提前备课,组内提前对这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自己试讲,然后组内展示、成员观课评课,说一说优缺点,然后结束。那么三实践两反思从形式上与咱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有所区别。顾名思义,三实践两反思其实指的是在教研的过程中,课例需要进行三次上课和打磨,在此期间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有两次的自我反思。具体操作为:确定课例主题后,教师进行第一次备课并上课,这属于原行为阶段,教师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上课时观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观课点进行观课,观课后进行评课,这时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都在进行自我反思、评课,属于更新理念阶段,大家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之后上课教师根据观课教师的意见和自己的反思再次进行备课和一周以后的上课,观课教师还是就原来的观课点进行观课,这属于新设计阶段,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这个环节结束后大家再次进行反思、评课,这属于改善行为的阶段,大家在上课和观课过程中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之后上课老师再次进行设计,一周之后再次进行上课,观课教师继续观课,此时的课处于新行为阶段,老师们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也就是说此时课例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作为一类课例进行推广了。那么如何推广?我认为最后的工作尤为重要,那就是用笔说话,上课教师写出课堂实录,观课教师依据观课点写出观课报告。相信经过此番课例的打磨,上课教师在课的设计上有了质的飞跃,观课教师长期就某一个观课点观察的话,久而久之在这方面也成了专家了。其实我感觉就是把我们的优质课、观摩课的打磨精力和动力放在了常态课的教研中,最终结果是促进了所有教师的成长,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也打磨了一节又一节有示范性和使用价值并能够触类旁通的课例。
三、何为主题式课例研修
主题式课例研修不仅仅是指一个课例的打磨,而是一个完整的研修过程。这包括主题式课例研修的计划。以上海市青浦区崧淀中学的“文言散文“教读课型的教学策略”课例研修方案为例:一个完整的课例研修方案分为研修背景、研修主题、研修安排、研修范式、课例写作与交流五个部分。研究背景主要讲这个课例所处的背景、目的和作用等;研修主题尤为重要,主题的确定首先有代表性,它能够代表一类内容,能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研修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比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规则部分的教学,语文学科中文言文、小古文、说明文的教学、数学学科中的多边形性质教学、运算率的教学等等。在确定研修主题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本主题的内容确定观察点。研修安排建议与我们的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相融合,咱们的教研活动都是校本教研,是最容易与学科教研相融合的,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县域教研和市级大教研也是很有可能的。研修范式就是指三实践两反思,其重点在于把观察点进行具体分工,让观课教师带着问题和目的来进行观课。最后的课例写作与交流是本次研修的物化,也是个人成长与团队成长的重要方面。
四、主题式课例的教学设计如何写
在2019年的11月份,梁邹联盟名师工作室的主题教研活动就对基于“三实践两反思”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进行了一次展示和练兵,主要是推荐和展示“三实践两反思”的方法。其一,本次课例研修的主题是“六年级法治专册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因此我在课的前后设计了课前预习案与课后拓展案,以前测和后测的方式达成知识性目标;其二,依据《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和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四个观测要点并对要点进行了解读;其三,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有效,是否指向了课堂教学,重难点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收否有所得;其四教学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