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阅读呢?
我给你这四个字。
(主动)热情
同等情况下阅读时你具有的热情越大,你就可能比别人多学一些东西,你的探索能力越强那么你将收获的越多。
当你已经对一本书感到厌烦的时候你还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很难现象,一个讨厌数学的的人会在数学方面取得成绩;一个厌恶读书的人会引用出“落霞与孤鹜起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佳句。
作者将想要写的东西写出来,告诉你书中有财宝,难道你就能得到财富吗?不!绝对不会,你必须怀着激情去探索,带着热情来寻找,不能因为一点的挫折而放弃了主动性。
无论是功利性的读书还是因自身的兴趣而读书,我们都要从中有所获得一些东西。可以是信息咨询也可以是理解感悟。
当你在一页页的翻书的时候,有的话不明白而且必然不会明白所有的话。从明白的话中你当然可以获取作者所要传达的,但是显然你必然会有不解的地方。
如果你全部明白,那么就有两种荒谬的可能,第一:你就是作者;第二:你和作者中有一个是克隆对方出来的。
凭借自己的心智来阅读,一步一步的。就如同你在进行拼图。在你慢慢的拼接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揣摩作者的意图,不断地去挑战自己。满足感得到了提升,仿佛正在破茧而出的蝴蝶,不知不觉间仿佛拥有了世界。
当你开始读书的时候,你要明白-书里面作者们大多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自己的人生写了进去。通常情况下,我们难以读懂作者的世界。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想改变世界。
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想改变整个国家;
但是等到我的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家庭;
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
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
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改变我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像这样的一段话让一个年轻人来读和让一个老年人来读所得到的感触肯定不一样;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来读和一帆风顺的人来读感觉也不会一样;战场上的英雄读起来和每天清汤萝卜的平民百姓读起来也不竞相同。
对话语的理解里,往往加载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过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因为他们往往比我们高一个层次,比我们经历的更多。
他们可以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起到导师的作用。就算他们没能解答你的疑惑,帮助你开阔见识总是有的。
理解别人的世界不容易啊!?
有的人会说这肯定会很苦,枯燥。实则不然,正如之前提到的,我们不断挑战的时候,渐渐攻破作者留下的难题的过程,就是最大的娱乐。
那些可以增长你学识,(让你从作者手中不断地获益的)书往往也可以用来消遣,而(用来消遣的)书却不会有如此功效。所以请选择前一类书。
思考(启发)
从书中获得启发需要思考。
当你看了书中的文字后,你需要去思考,去理解,去反思。
你记住作者的话的时候就是在从阅读中学东西,但是不管你是从中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你这个时候只是在大脑中添加了些库存。
要想获得启发,你必须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这的说。
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有的人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往,难道他们就是学者大师了吗?
如果说你记得无数的例子,也就代表你有逻辑可以说服别人吗?
难道说记忆超群的人只要想办法多去几次图书馆多记忆几本,就成为了王国维,季羡林这样的大师吗?
绝对不会。就如同聪明与智慧并不等价一样。
正如那句质问:“你的时间全部用来忙碌,那么你还不如一台机器。”
那些读死书的人立足于书中传达的信息而不去思索,然而那些真正会读书的人却是主动思索,立足于世界。
如果是阅读像报纸,杂志,工具使用书之类的,基本上凭借你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能读完,这样的书基本一路读下去就可。
但是如果让你去读那些世界名著,让你读那些哲学性、社会性的,你就必须进行思考。
独立、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
我们每天需要吃饭以维生素及各种营养来保证我们的身体,而我们每天也需要读书和思考以思想的营养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如果没有读书与思考,那精神的田地必将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