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从何时起,“迁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一张车票,一个背包,就可以远离家乡,支撑自己去到一个新的城市。许是因为古有“出息人要走出去”教诲,身体与故乡在形态上的物理割裂,成为判断一个青年是否有为的标志。
可真正将生活变得精彩纷呈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的青年都只是在新的土地上漂泊、迷失、抑或茫然。
揣着一张毕业证,背井离乡。租住在由一套房子隔出来的小单间,一张床、一个布艺衣柜、一个卫生间、一台电脑,这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每天在住所和公司之间来往,两点一线的徘徊,除了加班还是加班。都说城市才是有志青年实现理想抱负的地方,可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城市里多余的那一个?
02
似乎最近“空巢青年”很火。据说是形容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比如,我们身边,很多在北上广奋斗的发小、同学、朋友。
“次空巢青年”。这个词,来源于我个人杜撰。我觉得用来形容一些离开故乡在二、三线城市孤身打拼的人,最好不过。
和“空巢青年”相比,他们一样面对着来自职场、工作、生活、感情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城市却鲜有大城市那样五光十色的平台。这些人拿着更低的薪水,忍受着更糟糕的交通,面对更少的就业机会,却因为空间上的距离,连个梦中惊醒时可以拥抱的人都没有。
03
曾经,我们称自己为“单身汪”,仿佛这已经是对一个青年最有力的嘲弄。如今,我们称自己为“四无青年”。没存款、没约会、没爱好、没憧憬。在这个偌大的城市中,单身已经不是你一个,但是孤身一人来到新城市,没有背景、没有根基,在这里立足已经不易。当初怀揣着的远大理想抱负却被现实生活一次次啪啪打脸,你还敢说,自己是社会主义四有青年吗?甚至连你自己都开始怀疑小时候唱过的调调,我们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吗?
每个心灰意冷,夜深人静时,你不止一次地想起千里之外,那个静谧地乡村小院,一只狗,一个老者。晴朗天气时,触手可摘的漫天星斗。氤氲春季时,心醉清凉的淅沥雨声。
你不争气地拿起手机,想拨打那个魂牵梦萦的号码。却又在接通前掐断。你总是说;父母已经为我们操心那么久,不该再让他们担心了。是啊,大概朴实无华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了,中国现在拥有的最大红利叫做“人口红利”。无数大学生用了近20年才走出校门,拳拳热忱地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现实社会却只用了20天就让他们知道了,其实自己的名字是屌丝。
04马太效应。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次空巢青年为了节省开支不得已把房子租在城中村、征地返迁房,却又不得不面临嘈杂的环境,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紧张的经济。微薄的薪水,维持着自己的生活,只能祈求这个月没有朋友结婚,没有同事生孩子。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机会,让他们的所有工作都能得到回报,能够有机会将自己拔高一个层次。在偌大的城市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安全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服务好作为他们领导、上司,那些这个城市所谓“富人”的基础上。
在这个暗流汹涌的城市,赚钱太难,晋升太难,工作压力大,房价涨得太快。说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是假的。曾经,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得到了无数网友声援。可马上又面临着“钱包那么小,哪儿也去不了”的尴尬。说不会气馁,也是假的。尤其是有些拆迁户躺着也能暴富的时候。
可,那又怎么样?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二成 2017.02.24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