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之物

傅慎行自杀的那声枪声让我恍惚间想起了当年看《碧甃沉》尹静婉用西班牙手枪当着慕容沣的面自杀和看《东宫》小枫从城楼坠下后自杀,彼时心中的震撼和无力和此刻是一样的。何妍不同于她们的是,不爱。她不像她们一样痛彻地爱,你看,爱上渣男的女人都死了,这是不是一种玩笑,错爱本身就是一种错。

何妍其实感动过,哪怕短短的一瞬,我也猜想过,倘若有一天她的感动战胜了理智,她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竟然不争气地爱上了傅慎行,会怎样?

我认为,她会自杀。

在无法接受自己爱上一个卑劣的人和难以控制的情欲的矛盾撕扯下,选择最极端的方式去惩罚自己那颗不该动的心。

所幸没有。

为什么?这不讲道理的世界!难道女人只能在错爱和原则中间选择死亡吗?

如果我们遇到傅慎行,不够聪明不够强大不够冷静,没有那样强烈的向生勇气和渴望,我们不会是何妍,也许是陈禾果,也许是死的更惨的人。

他对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致死伤害。

别隔着文字对傅慎行心动,你见过变态吗?

他就是。

说什么动心不动心??

恐怕到时候你见了他都抖腿,你怕都来不及,躲都躲不了。

你闻到他的气味都想吐,看到他的脸都想踩两脚,看到他的手指就想到雨里那根被碾成泥的断指,然而你不得不强颜欢笑,假装和气,因为这样他才能死。

另外,我虽然喜欢这部小说,但它明显也有败笔,比如男二的过于宽容,田甜的戏剧化返场,陈禾果突然奋不顾身地爱上以及没有完全明了的故事线索……我甚至想过我心目中理想化的结局,梁远泽就真的那样失忆了,他从此不记得何妍,远在西班牙和她再没有关系,而何妍向死而生,把傅慎行亲手送到了监狱,在他执行死刑的那个下午,站在监狱外的何妍收到了狱警递给她的一封来自傅慎行的信,刚读完那封信,就听见了里面传出来的枪声,空旷持久……

至于那个孩子,我尊重何妍的一切选择,她同时作为母亲和受害者,怎样选择我都能理解。

我只是觉得那个孩子的生死不该由梁远泽来决定,用傅慎行和梁远泽在对孩子处理问题上的不同来体现极恶和极善的话,我觉得也没必要,那只会让我觉得梁远泽好的像个假人……

但是我看到有人说梁远泽软弱,我倒是不同意这个说法。

能从傅慎行的手里两度抢回何妍的男人哪里软弱?

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

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他斯文有教养意志力坚定有学识也有胆识,从通过伪造车祸第一次帮助何妍出逃到后来反抗药物作用搜集证据,装作失忆以及他从始至终没有一刻放弃过何妍,我就明白他值得何妍深爱。

他从未因为世俗所谓的清白对何妍有过唾弃,被剁了手指头那样的屈辱和那个自己孩子的夭折也没有迁怒到傅慎行的孩子身上,我们都说他圣母心,其实也许是我们自己做不到那样大度才以己度人,并且我们无法想象他有多爱何妍,爱到超脱自我,爱到舍弃万物。

只是因为贝昕把太多的心力都放在了傅慎行身上,所以我们看的梁远泽是虚妄的空白的单一的,但绝不代表他有任何一点比不上傅慎行,何妍看上的男人不会差。

再回到刚刚那个话题,虽然小说有瑕疵,但我还是喜欢它,喜欢何妍总能在剧烈的伤痛中站起来永远不被打倒的顽强和傅慎行这个人的立体和鲜活,他的残忍,阴鸷,冷血,决绝,和他在爱里面的手足无措。

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情是何妍最后问傅慎行怎么找到她的,他说“我在你身上安了定位器”。

瞧瞧这个疯子变态的掌控欲。

他怕,他真的很害怕何妍永远离开他。

怕到已经到了亡命天涯的时候了,还在天罗地网地找何妍。

但他也知道终究留不住。

所以他用死去结束,用死去挽留。

这是他最后的告别。

我想说,世界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没必要因为一句心疼傅慎行就冠上三观不正的帽子。至少在他作为父亲这个层面上,我承认我确实心软过,但是也仅仅限于这个层面,为他最后用自己的死来求那个孩子的生,为他那句“没关系,如果他不能在你的身旁,他起码可以在我的身边”。

那封信来的意外,原来贝昕在极尽笔墨渲染傅慎行的坏之后也曾在一切结束之际仁至义尽地拉了他一把,她的用意不言自明。

我认为全书最值得考究的一句话就是何妍看完那封信之后打开门看见梁远泽抱着孩子的画面一边笑一边红了眼圈想:

“其实,生活能够这样便已是极好。”

这也是她真正释然的地方,距离沈知节的死已经过去了一年。

沈知节,我还是想叫他沈知节,那个他通身剥离不掉的体魄和渴望被爱的那颗最原始的灵魂。

如果有来生,希望他能够干干净净地爱一个人。

只是,那个人别再是何妍。

                                                                    ——  摘自知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