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大志者,不拘一时处境

《诫外甥书》

诸葛亮27岁之前,在南阳躬耕,沉心读书,静观天下大势。

姜子牙72岁之前,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等候愿者上钩。

一个27岁,一个72岁。

终幸遇其主,而一展雄才!

但假若当时,不逢刘备,不逢周文王,他们又会怎样?

诸葛亮在后来写给他外甥的信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从中能读到的,不仅是孔明先生对其外甥谆谆教诲的热心,也是孔明先生作为过来人他最深的成长感受。

心存大志者,不拘一时处境。

纵然时势未到,我亦无权无位,也可潜龙蓄厚,确乎其不可拔,在默默中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纵然从黑发熬到了白发,眼看用世的机会越来越稀薄了,我亦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在胸膛,依然火热地滚动着那平生的大志。

古人有云:“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年龄的递增、谋生的艰难,也只是当你的心冷却,才会有的掩饰自己的借口罢了。

姜子牙活到72岁,才开始大展其才。而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幸运,可能怀有济世之心、平天下之能,却终不得其主、不得其位。

于是,我们听到历史的那一头,有时会传来深沉的“时邪?命邪?”的感叹。

然而,天地也许没有称其愿,却让他们在内心的挣扎中,把“才”化入到自家的生命里去,而成就出一个个更加光辉剔透的人格生命。可能,我们现在读到的某一部经典,就是他写的,然而他的名,却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但那,又怎样呢?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

三个砌砖工人在砌砖,有人问:你在干什么?

一个回答:我在砌砖。

一个回答:我在建一栋大楼。

一个回答:我在建一座城市!

——心存大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