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简书,是在微信朋友圈,被几篇短文所吸引,这里不仅可以阅读海量佳作,还可以“天马行空遐想”,甚至还能“随意谈情说爱”。这不就是我一直向往的“骚情天地”吗?
都说文人最是骚情,不骚情的文人写不出好的作品,在我看来诗与文皆自生活,皆是情感,没有情感投入的文字如“行尸走肉”,感动不了自己,更共鸣不了读者。幸好我算不上文人,也就谈不上“骚不骚情”,充其量只是对文学的爱好和向往。
遇见简书之前,我还在杞人忧天,时刻担忧着文化传承这件大事。自大学毕业以后,就没再认真的写过一篇诚恳的文章,而工作之后所写文章又大多迫于职务需要。这种“文盲”感随处可见,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每当被问起写作这件事,几乎得到一致的回复。他们的阅读量可比我的四五倍,可是写作量却寥寥无几,还有一些朋友,口才一等一优秀,写起文字来却毫无逻辑,这就是写作传承问题。
每当空闲,我喜欢赏玩山水,但凡喜得美景,便情不自禁大起诗兴,随即写下小短诗,虽然水平还未登峰造极,但心里总觉得喜悦自乐,跟盛夏天吃了冰棒一样的舒爽。很多朋友不理解我,那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景色,在我眼中竟能如此的别致有味。我说,我并不造次,因为喜欢,就好像细胞里的元素,闻到了同类气味,便不自觉的靠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很庆幸,偌大的自然界就是自己的灵感取材地。所谓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我而言,就是遇到了不竭的精神食粮。
这种“以情入境”的手法,恰恰又引发了我更大的担忧,官样化文章应需而作,很多时候是“趋利而往”的,而抒情性文摘却如“水性杨花”的女子,看似貌美,却不知实用价值何在?加之此类文章极易入情过度,以致故事性单薄,主观性偏强,读者吸引力不足。
而简书好比一个武林世界,包罗万象,形态千异,为各种题材的文章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它也充当了疗养师,在文与文的交流和竞技中提升每个参与者的文学“功力”。
对一个人而言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改变自己,对写作而言,最难的事情大概就在于突破原有的风格。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勤奋的阅读和诚恳的努力,以汲取文学世界的阳光和雨露,让自己愈加的壮实和强大。
改变自己,从遇见简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