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欧式建筑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再去看中式建筑就很有必要了,必须给自己安排起来。
我去了古文化街区,那里的建筑风格是仿清代民间建筑,古香古色,很有传统韵味,看着特别亲切。
沿街有一些非遗老字号店铺,比如泥人张、杨柳青年画、蔡氏贡掸等,随意逛逛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我也有认真对待的景点,那就是天后宫。
之前,我并不知道天后宫供奉的是哪尊神佛,进去一看,都有点儿蒙圈了,竟然供奉的是妈姐。在我贫乏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只有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会信奉妈祖,怎么她又现在津门了呢?
赶紧上网百度,资料显示,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这么看来,这天后宫的兴建比天津卫筑城还早呢。
里面的楼阁很多,我按照前后顺序,依次参观了天后宫的各个殿,比如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殿,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等建筑。其实我都记不清了,幸好有我拍的那些拙劣照片的提示。
宫内的游客不多也不少,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多数人很虔诚,每到一处都拜,我吸取了之前在雍和宫的教训,一个都没拜,就只是参观,看文字介绍。
再结合网上的资料,我对天后宫有了基本了解。
元朝定都大都后,需要从南方调运粮食,不管漕运还是海运,都得在天津中转船只,才能完成运输。随着漕运与海运一起到天津的,除了粮食,还有妈祖文化,它慢慢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天津民间信俗之一。
天津人亲切地称妈祖为“老娘娘”,民间有到娘娘庙求子的民俗。每到天后娘娘诞辰,老百姓会举行大型庆典,名为“娘娘会”,后因受到康熙、乾隆的嘉奖而更名“皇会”,可见老百姓对她的敬仰。
随着天后宫香火日盛,各类店铺聚集于此,天津最早的集市、最早的年货市场因天后宫而形成。这是典型的以庙兴城,以庙兴市。
天津籍红学大家周汝昌曾说:“你是天津人吗?你要是天津人就应该知道,这个城市有两位母亲:一个是母亲河海河,一个就是老娘娘。”
换言之,天后宫之于天津,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地方。
从天后宫出来,我又到了海河边,在那里坐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