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五光十色

屯最初的意思是草木发芽卷缩的状态,后来指屯兵的地方,到最后衍生为类似村庄一样的是人群聚集的单位,可能是因为形容人群聚集起来像发芽的草木卷缩在一起,或者是因为驻守在一处时间久了,士兵就地解甲归田组建村庄。或者将两者合二为一,最初形容驻守的士兵像发芽的植物卷缩在一起,叫做屯兵,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士兵们在外驻守太久与家乡失去了联系,就地解甲归田,组建村庄。因此屯变成了一种人群聚集的单位,后来表示地理位置。自始至终屯就代表着一些基础低阶的物体聚在一起的状态。

屯在北方比较常用,作为南方人最初对屯的印象是来自历史课本——皇姑屯。同样在北方特有的单位还有原——因白鹿原被熟知。说一个南方特有的吧“屋”,屋场(wucang),念场的时候不卷舌。读书的时候,通过同学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而得知。可能是某天一个群落来到这个地方,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用屋场来取为地名。像这种自然而然聚集生长的群体,常常以简单的直白的方式命名,那些看上去优美来自古籍名典的反而显得是刻意安排。

工人体育场北路从西向东,横穿三里屯,一条以工人命名的马路路过一个远离工人阶级的地方。三里屯的得名 来自于离老北京内城的距离——东三里,东二环与三环之间的一个屯。二里屯,五里屯,六里屯,八里屯也大概是以相同的方式命名。在地理上相同的距离范围,北边三环内有地坛公园,西边有北京西站,南边有北京南站,老北京内城三里地一圈的地理环境大概就是这样。三里屯离政治中心的距离和郊区的距离差不多正好相等,也不需要它去承担什么交通任务,这样算来正好成为一个商圈地带,最时尚的那种,北京最初的文娱体育中心想必就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才选择了这块地方。中国的第一条酒吧街三里屯酒吧街,北京国安的主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后期改造的三里屯时尚购物中心都在这个区域。

36摄氏度北京的酷暑,天气越炎热三里屯太古里的姑娘就越火辣,拥挤的太古里小广场和商场里塞满了同样多的人群量,如果是从太古里的南入口进入,看到几个人拿着长长的镜头突然蜂拥地朝一个方向跑去,疯狂按着快门,那么在他们镜头前一定有位穿着精致时尚的姑娘,他们与身前的姑娘正好是一个可以拍全身特写的距离。如果姑娘们进入了商场他们就停在了门口,等待着下一个目标,或者等待刚才那个姑娘从商场出来。他们机敏的等待着每个值得拍照的姑娘。太古里的老法师,坐着轮椅就来街拍,跟在身材高挑穿着时尚的姑娘后面一路按着快门,就好像某种兴奋最后的冲刺。

在太古里甭管你长得咋样,打扮精致,衣着火辣就会有人上来拍照,表情不可一世就是高级,嘻嘻笑笑的就是可爱随和。跟拍者毫不在意保安喇叭里警告的声音“个人注意保护自己的肖像权,侵犯肖像权是违法行为”,并没有哪个保安真的会上前阻止。来这的姑娘不乏一些从容不迫优雅的女子,随意毫不在乎的在一阵镜头快门前走过。当然,也有一些女孩子勇敢的质问拍摄者,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照片删除,街拍者就当着她的面将照片删除,他们没必要为一张照片花时间去辩驳,他们只想着尽快脱身,去跟拍下一位摩登的姑娘。

当你想骂几句男人真猥琐时,不曾想下一秒发现有几位姑娘主动配合拍照摆着不同的姿势。如果谁想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第二天的某个社交平台上,那就打扮精致,穿搭优雅诱人,迈着自然匀速处事不惊的步伐,从太古里的南路口步行到中心广场,表现出像是来此购物,约会,或者旅游一样和伙伴嬉嬉笑笑,摆出几个互相交流的姿势。脸和身材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调整,而穿搭和气质这些无法简单的通过后期技术来改变,所以这些跟拍者更在意的是姑娘散发在外的气质。看不惯这些的你愤而丢下一句:世风日下。可是什么样的世风才在太阳之上呢?太阳高高悬挂在天空,在它之下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

太古里不大,里面却像个迷宫,倒不是里面的路有多复杂,而是因为它足够的小足够的拥挤。狭窄的通道,拥挤的人群,各个建筑外墙壁间形成的小道供人通行。人群行走在这圈圈层层中如同困在迷宫中寻找东西的探寻者,来此的人可能确实都在寻找某种东西。作为北京最早荷尔蒙宣泄的地方,有名的时尚商圈,该有的商铺都驻扎在这——奢侈品,电子产品,服装,体育,咖啡,面包房,餐饮店,电影院,健身房,还有名字不怎么正经的书店——年轻人需要什么,这就有什么,每一家卖饮品的商户前都摆着长龙,商场内的开放式摊位人群川流不息,服装店的试衣间一位接着一位,电子产品店内是不错纳凉的去处。

整个太古里是一个环形商场,三四层高的建筑围出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中心从高处看呈现一朵四叶草,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最初屯的意思。或者说是这是一台面朝天空的四叶排风扇,将人流旋转吸引到这个中心来,然后又分散向四方。在这个拥挤的建筑群中,为让人流通道有更宽敞的距离,扶手电梯被缩短了一个身位。行走在越高的楼层通道,在这个迷宫中越有方向感。每走过一个门店的门口就会感受到从门缝中偷窜出来的冷气,站在商店门口前的护栏,偷凉片刻,停下来歇歇,观望一楼的人群动向,从哪来朝哪去一会儿就不见了。顶楼三楼被餐馆包圆,地理意义的一个圆。三楼露天,是人们傍晚黄昏聚餐畅聊的好地方,在户外露台上,视线开放,望着都市的天空,呼吸都市的空气,吹着都市的晚风,聊着都市人的话题,听着不远处某品牌举行的都市商业活动的声音,在这寻找都市的闲暇。

太古里东边外围的一条小街道,这可能是太古里东边的最后一道消费线——一排卖烘焙蛋糕或其他小点心的摊位小屋。白日排队的人群买走了小屋最后一块面包后,傍晚的小屋逐一关门。在这一排小屋的街对面,几家有人在唱歌的店面亮着霓虹灯,善男信女坐在街边饮酒闲聊,短暂的一条小道上几位酒保在路边询问路人需不需要进去坐坐喝点酒。这些声色勉强守着北京最早酒吧街的名号。三里屯酒吧街名声在外许多年,近几年三里屯商业规划改变,又因为房屋要排查安全隐患,酒吧大部分已经搬迁,现酒吧街早已名不副实。虽然对外说继续保留酒吧街文化符号,未来会重新规划酒吧街的发展。但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现在只靠着霓虹发光字维持着往日的记忆,整条街只剩两家酒吧,不见昔日风景,听说这的酒吧街最繁华时有八十家酒吧,拥有这个数字的街道才能算得上是酒吧街。

三里屯太古里的对面是三里屯的SOHO,一街之隔清净了不少,来这边能直观体会消费降级。SOHO是办公写字楼区,楼房高度上胜过对面,在低度上也要比对面低一层。写字楼的一层和地下一层是美食广场,与对面顶层餐饮形成一个对天一个对地的态度。每路过一个餐馆门口,就会被厨房排风扇排出的油烟热浪呛到,在这充满了十足的烟火气。

我第一次来三里屯就到SOHO的地下广场吃了碗螺蛳粉,那时对三里屯地理不了解,慕名而来。傍晚坐公交车到了三里屯的某条道路的车站,刚下车天空忽地就电闪雷鸣,紧急就近找了家宾馆大堂躲雨,在这个大堂内全是躲雨的游客,大堂经理和保安简单维持着秩序,只要躲雨的人群不到处乱跑,他们就会展现出高档宾馆从业人员的礼貌素质,至今我也不知道这家宾馆叫什么在三里屯的哪。就好像你在野外赶路,忽地大雨将至,随意地躲进了不知谁家的大宅内,隔天天晴再来时,原本是大宅的地方却是一片荒芜的草地,然后在草丛间发现一窝狐狸。当然现在的三里屯不可能有什么荒芜的地方,荒芜的可能只有行走在这人的内心。那夜的阵雨在几次大雷狂风暴雨之后就逐渐地停了下来,夜已晚,饿了就找了家螺蛳粉店,吃完便回了家,大雨和螺蛳粉成为了最初对三里屯的印象,至今在此消费记录也只有一碗螺蛳粉。

泡泡飘在空中,在斜射的阳光下五彩斑斓,金色的玻璃幕墙让行人沐浴在金色光芒中,行人穿过,泡泡破裂,泡泡机继续向空中喷出泡泡,无论金色的泡泡在飘散中,承受不住空气的压强爆了多少个,破了多少次,只要泡泡机还在,就会有新的泡泡被喷向金色的光芒之中,然后在人来人往金色的光芒之中再次破灭,然后下一批新的泡泡被喷了出来。依然是在太古里小广场靠南的地方,在金色镜面墙壁反射着夕阳的地方,有着这么一个吹泡泡的装置,在黄昏时分,老奶奶老爷爷带着孙辈来此散步,小孙孙追赶拍打捕捉着这些泡泡,这样的场景不管在哪都很美。


撰写:彬孺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里屯:文明褶皱里的双面镜像 午后三点,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露天咖啡座上,西装革履的投行经理与扎脏辫的滑板少年共享同...
    王雅馨阅读 583评论 0 1
  • 北京荟萃了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元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神韵。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彰显着中华文化元素,是全球拥有...
    三秦旧人阅读 4,114评论 0 1
  • 在北京生活的十多年里,认识了许多人,发生了太多事,很多片段早已模糊,甚至仿佛彻底清除,可是有些人有些事,却已经深深...
    沉默的舒小姐阅读 3,741评论 0 3
  • 三里屯的前世今生 三里屯,在百度词条可以看到如下一段话: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西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现在因三里屯酒...
    冀原阅读 2,929评论 0 0
  • 在北京分为两种人 去三里屯的和不去三里屯的 1. 听说 第一次来北京,想要慕名而去的除了天坛故宫天安们、南锣鼓巷7...
    蔡小卿Yoki阅读 7,255评论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