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凇,听雪落下的声音


生命,不过是一场遇见,一场奔赴


前言

从韶华灼灼到暮气沉沉,需要多久?

五年?十年?十五年?

当曾经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化作双眼空洞的麻不不仁,我知道,可能我的血已经凉了。

多少年前,我也是个不顺从的叛逆者,誓要与那些执柄的卫道士反抗到底,自诩刑天舞干戚,却终究认了输。

在强大的外力干预下,我低了头,生活、事业被重重的迷上一层无法拨开的浓雾。

或许一地鸡毛的日子还没有彻底击垮我,但它在灵魂深处已经把我的三魂七魄敲得稀碎。

我只能暗戳戳的反抗,仿佛一个即将沉入湖底的溺水者,不敢呼喊不敢求救,只能挥舞双手疯狂挣扎,大口大口喘着随时会是最后的那一缕气,在希望与绝望间吸气、窒息、吸气、窒息,不断重复。

我绝望于眼前越来越失控的生活,希望于心底偷藏的安宁,那里有诗书万卷、有山有海,有远方,有独属自我的精神静谧,有让我感觉还活着的一点念想。

这当下该死的生活啊,请让我逃离吧,哪怕是片刻!




所谓约定,不过是一曲高山流水的歌,可能是久别重逢的赞歌,可能是后知后觉的悲歌,亦或是。。

一、机缘

机缘之下,我向一位老同学发出徒步登山的邀请,种种因素错布中,原以为事难成,却不想老同学爽快答应,感激之余大喜过望,行程敲定。

紧接着,物资准备,攻略研究,体能储存,还有。。向老天祈求一切顺利

至此,两只小菜鸟,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出发!

目标锁定,湖州安吉龙王山!

龙王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南境,是安吉、临安、宁国两省三县的交界山,是浙北、华东长江三角区第一高峰,被称“天目第一峰”,龙王山主峰1587.4米,为安吉县、湖州市以及安徽省宁国市最高峰。

龙王山地势险峻,多悬崖峭壁且山涧有瀑流、河谷幽深、坡陡湿滑,起伏较多,每年只有寥寥几场雪,难得无比,届时山上景色美轮美奂,震撼异常。

根据我们的事前消息,出发这天山上在下雪,带着一腔热情,我们的目标就是登顶,看雪看雾凇!!!

(最后才知,我俩都没有徒步野山的经验,一路惊险曲折不断,当然,那是后话了)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二、启幕

龙王山有三条上山路径,排除掉最难的史诗级路线,我们就剩下两个选择。

①临安上山,从大地之野进入,需要徒步9公里,爬升1300米,相对适合新手

②安吉上山,从大溪庙进入,山间坡度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徒步翻阅14公里,爬升1400米,有难度中高。

两个入口之间相距80多公里,开车要接近两小时,我们属于无知者无畏,毅然决然选择了难度较高的后者。

驱车进入安吉县境内时,已接近晚上6点,沿着山涧的环山公路缓缓前行,此刻山中雾气升腾,云缭雾绕,颇有置身仙境的错觉。

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亦惊叹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逢山开路在这一刻具象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晚上在山下的民宿用完餐后进行休整,同时一边研究线路一边在DY看驴友们的登山实况直播,脑海中拼命背诵路线,同时不断去强行记一些注意点以及要规避的风险,其用功程度不亚于高考前闷头苦背的学子。

因为这即将是我人生第一次徒步攀登准野山,打心底希冀有个好结果,或许这次终生难忘的经历会成为这辈子一个拐点一处分水岭甚至是一抹坐标,谁知道呢?

可我。。又怎么会不想知道呢?

放下手机,走出屋子,我站在二楼露台眺望远方迷雾包裹中的山群,兴奋而期待,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冲动而激情的年纪。

室外气温很低,但我的身体却愈发炽热,不断升温的血液把暖意和对生活的热爱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处关节。

一时间,我的视线竟有些模糊,不知是雾气迷住镜片还是泪水润湿了眼角。衷心感谢老同学陪我一起翻山越岭,亦感激我心底那一丝对生活的坚持。

风起的时候,你眼中的乌云,是否全部被吹到窗外?当远方落木萧萧,我踏着清凉的月色归来,曾经的自己是否还在山中?当山岳化作了沧海,曾经的故事,会再次改写吗?时间带走年少轻狂,把过往的对错喜乐裹挟在风里,一吹,就散了。




为什么要攀登??  因为山就在那里!!!!

三、上山

原本预计凌晨开始登山,那样可以登顶观日出,但考虑到山中雾气逐浓,且一夜山雨未停,安全起见,还是决定正常时间上山,7点出发!

装备完毕后,按照路线一路走到登山入口,眼前的一幕格外震撼,群山环抱,白气交错弥漫在山顶边。可还不等我感叹大自然的壮美,眼前一片巨大的烂泥地让我深深的倒吸一口凉气。

穿过烂泥地,一条蜿蜒的石子小道映入眼帘,此刻的双脚已经满是泥泞,脚步也愈发沉重起来。

上山的小道原本就不是人工道路,仅仅只是无数驴友硬生生踩出来的通道,路况也并不稳定,时而是泥地时而是石块路时而又是只有几缕荒草的沙土,此路大约5公里,被人唤名“绝望坡”。

坡两侧的植被自然而然也并不规整,有傲然而立的柳树,有青葱笔直的竹林,也有光秃秃无法识别的枯木,它们就静静地伫立在那儿,迎来送往了不知道多少驴友,虽不能言语却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时间在这林间仿佛凝固,年、月、日、小时、分钟、秒,对于它们即是瞬间也是永恒,若是你能停下来,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静静去品,世俗间的喜怒哀怨在这一瞬都不重要了,心中的安宁不过如此吧。

可我们不是归人,只是匆匆而行的过客,我们的眼中只有那海拔1587.4的山顶,无法停下脚步。

坡在不经意间开始陡峭起来,30度  50度  60度,路况越来越差,前行的难度呈指数增加,我们停下休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期间也遇到过好几位登山的驴友,大家互相鼓励打气,我们靠着意志力死撑着前进。

但菜鸟终归是菜鸟,望着一处几乎70度3米高的陡坡,雨后的坡光滑无比,嵌在土中的石头也难说是否松动,风险系数极大,而且这种需要手脚并用的坡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绝望坡在这一刻真的让我们好绝望。

我知道,这关跨不过去了,顿时有些泄气,上山不到2公里,挑战失败~

可转念一想,登山就如同生活,既然遇到莫大的困难无法跨越那不如就停下来歇歇吧,这么一想,身侧的风景也变的亮堂起来,山涧潺潺的溪水声也在此刻悦耳起来,老同学乐观的心态在这一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顺着她的手指去,远处迎风微动密林仿佛在对我挥袖,似乎在说,就到这里吧,人生处处是风景,何必执着,若心中有山有海,那便昂起头,所过之地必然处处是山亦是海!!!

上山不易,下路也并不简单,走的我们气喘吁吁,颇为狼狈,哈哈,那就拍个照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四、二度攀登

下山后,我俩士气颇受打击,休整时痛定思痛。

要不?

再来一次?

大不了换个入口嘛,我们是新手,是菜鸟,我也是第一次徒步,换个简单的入口。老同学一边给我打气,一边看着手机上的雾凇,两眼直冒光。

我咬咬牙,如果再失败,那真是打击,属实好尴尬,说好的诗与远方,说好的精神洗涤,为了所谓的自尊心居然这会退缩了?不可能!!

换个入口,继续!

人生大概也是如此吧,可若是真的走进了死胡同,还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吗?我不知道,起码此时此刻我不知道!!

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号称新手难度的大地之野入口。

二话不多说,再次装备齐整,冲!冲!!冲!!!

这里登山分为上山的坡道→防火带山脊→登顶坡道

网上攻略和自己徒步像极了卖家秀和买家秀,说好的新手难度却一点都不简单,难度和之前相比几乎有增无减,但我们这次仿佛在心中狠狠地憋了一口恶气,有种若不登顶誓不还的执念。

咬着牙!冲!

道路之惊险难以言喻,这条曲折延绵数公里的上坡段湿滑异常,非常泥泞,而且陡峭无比,我们几次差点失足,其危险指数比我的血压都高。

寥寥数字难以形容上山之艰辛,总之这辈子起码在肉体上没吃过这么大的苦,即便这么说都不足言道过程之万分。

但这一路上遇到的驴友更多了,大家谈天说地相互鼓励,沿途岔口也有驴友的丝带标记,感怀至此,吃的苦也就不足为道了。


图中看似平坦,实际有60多度的陡坡,道路泥泞湿滑,行程险象环生


五、山中

这一路向上求索大概爬了两个多小时,我俩裤腿全是泥巴,身上满是雨水,疲倦异常,但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一直在坚持,死命的坚持!!!

突然闻之前方有人惊呼!

“雾凇!雪!”

天呐!我当时只觉当时脑门一热,嘴角都在哆嗦。

真的看到雪和雾凇了吗?

身后的老同学几乎是尖叫着加快了脚步!

终于!我们到达了防火带!

一瞬间似乎置身于冰天雪地的仙境之内,那种景色完全不能用任何辞藻来形容,但闻耳侧驴友们一声声“哇哇哇”的惊呼,我就知道,值了!


雾凇


六、山末

一路向前,满眼皆是绝色。

一条宽阔的防火带被部分积雪覆盖,与草地泾渭分明,多了一分别样的景致,两侧被积雪包裹的密林一眼望不到边,寒气夹杂着神秘从林间最深处直冲人的眼球,这最纯粹的视觉盛宴大概就是大自然对旅者最好的馈赠。

我们一路走一路拍,人越来越多,上山的、下山的、专业的、业余的、各类旅者应有尽有,大家虽皆是一身倦意,但都激情彭拜,有说有笑,有告知拍照最好的打卡点,有告诫途中最滑的路段,有天南海北闲扯为你卸下疲惫,总之善意和勇气仿佛一条丝带,将所有的旅者紧紧连接在一起,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徒步旅行的意义。

为什么要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嘿,朋友,加油、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前行~


看海天一色 听风起雨落


这一路又走了小个把钟头,快到山顶时,路遇一段接近八十度的湿滑烂泥坡,这算是全程最夸张的路,几乎一大半的人在此吃了大亏,摔了一大片!

这条道劝退了很多人,望着眼前一个个摔成泥人的驴友,我们甚至一度也打起了退堂鼓。

但用那句玩笑话来说,来都来了,冲!

我们咬着牙,踩着几乎没有着力点的烂泥,一边用登山杖勉强支撑作着力点,一边用手抓着两侧的枝条,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艰难的往上挪!

云雾翻涌包裹的山脉我们看到了,遍山雪景的深林我们看到了。

一切的一切,靠着脚步丈量,值了。

这一路,太多太多的人让我印象深刻,有诙谐幽默的小情侣,有一家四口徒步登山的四川朋友,有一群激情四溢的大学生,有双手插袋一路狂奔的专业大神,有双鬓泛白的登山老者,还有带着两个小女儿登山的老爸(有一说一,那个八岁小女孩几乎没有什么装备,一路疾行,天赋让我羡慕不已)甚至还有带着秋田犬一起登山的小伙。

大家守望相助,在雪中穿梭~


意志力是最强钥匙,足以撬开世间任何一把锁!


七、下山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都没错。

就在我们下山的时候,山上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老同学开心无比,说一切都值了。

雾凇、浓云、雪山什么都有了,最后的时刻居然还能感受下雪,简直太棒了。

一路听着下雪的声音,我们开启了下山的行程。

难、太难了~

下雪虽然美,但使得地面更加湿滑,下山的坡几乎被烂泥全部覆盖,稍不注意估计就要一秒下山。

有些坡度陡到我们都诧异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几乎是垂直,我们只得抓着边上的枝干和竹子,一步一步挪着下去,好费的体力几乎是上山时的一倍,我们早就透支了所有体力,此时此刻凭借的还是那坚不可摧的意志力!!

更要命的是,山还没下去,天已经黑了,下到一半的路,黑夜彻底笼罩,真正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那种感觉我想不登山的人是绝对绝对体会不到的。

最后的最后,凭借着手电的光,我们慢慢摸索到了路边,整个人已经彻底瘫软,汗水这会不懂湿了几遍身体,只道有惊无险,平安无事~

此次登山共计7小时20分钟,算上早上的大溪庙探索,我们今天几乎花了11个小时。

如果旅行是自由的,那旅行的方向一定是自由的方向

八、结语

回到酒店,卸下一身风尘,按理说这会洗个热水澡就该好好休息了。

可这一天的历程在脑海里不断翻腾,搅动着我的神经,一下又一下冲刷着那散落一地的灵魂。

似乎今天的我,死过,又活过。

躺在沙发上,颤抖的手不停翻阅拍下的照片,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想。

还是那个问题。

人生若是走进了死胡同,还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吗?

之前的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或许。。。

对了,多加一句,今天我们其实并没有登顶,我们翻越了最难的那道关,顶峰近在迟尺,再走半小时就可以登顶了,但那会考虑到下山中途就会天黑(实际还是天黑了),因安全考虑,所以最后决定就不登顶了。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见识过最美的风景,历经过最难的关卡,结识过最可爱的旅者,那结果还重要吗?

人生之遗憾十之八九,并不是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个圆满的结尾~

可,心底的那份豁达不就应该在于此吗?苦难过也享受过,那就够了,明白自己进了死胡同,是不是就该笑着鼓起勇气回头再重来呢?

只要愿意重新开始,或许多晚都不会算晚吧。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025.2.4 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