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管理,是推动基层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
加强思想教育,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层党组织应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题讲座、线上学习、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例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回顾入党初心,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活力。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激励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工作业绩,还要考量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将考核结果与晋升、奖励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整改,甚至依规进行组织处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如设置“季度之星”“年度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对获得称号的干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权力缺乏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基层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一方面,加强党内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定期开展廉政检查和警示教育,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另一方面,鼓励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对涉及民生资金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公正透明。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能力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根据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业务技能、沟通协调、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干部具备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能力。例如,定期组织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提升干部在产业发展、农村治理等方面的能力。
从严从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管理,需要多管齐下,从思想、考核、监督、培训等方面综合发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