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内向。
比起说话,我更爱沉默;比起聚会,我更爱独处;比起喧嚣,我更喜欢安静。
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直到一个某一天,另一个某一天,我听到了评价我的声音。
“你那么孤僻,一点也不合群。”
“不会讲话,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
“你看他,真高冷。一副被欠了钱的样子。”
“就待在自己那个狭窄的空间里,不知会开出什么花儿来,呵!”
这些时刻,我感觉世界倾斜了,我的耳朵里一直在强调一个声音。
“你这样,不好!”
我开始买口才方面的书,一本一本地往脑子里灌,即使我一点都不爱看,但比起这点枯燥,我更害怕没有谁喜欢;我开始参加演讲培训机构,光秃秃地站在聚光灯下发表前言不搭后语的演说,即使有人鼓励我的进步,可我在演说结束后花了两个星期休整,那段期间我不想和任何人讲话。即使这样难受,我还是害怕不会讲话的无可奈何;我开始为社会上的工作做准备,即使他们告诉我,现在太早。但是比起踏出社会的残酷,我更害怕自己会一文不值。
我被焦虑裹挟,被评价束缚,那些刺耳的声音就像一个毒瘤,在我的身体内蔓延开来。它越长越大,直到穿透了我的神经。
我生病了,我才开始问自己,我到底是谁?!
是他们口中的偏见?还是我本来就是我?
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内向”的书籍,也在与好友的交流中提及这一内心隐语。
书上的经历,来自作者本身叫做内向者的经历。有人说它是一种人格特质,与其他人格特质毫无高低优劣之分;有人说它是一种天赋,拥有深沉与安静的力量;也有人说它是生命的礼物而非缺陷。懂我的朋友还说,这很好,无好坏之分,做你自己就可以了。
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浇灌内心贫瘠的甘泉。一股清冽在我的心内流淌,如源头活水一般,生生不息。
我才真正意识到:“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明白,成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勇气,也是最强的能力。”我回溯到生命的最初,那种“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重新充盈内心。
原来,沉默是我善于倾听的表达方式;独处是我获得能量的充电法宝;安静是我给予自身的轻灵与自由自在。
内向者不应该被贴上社会的偏见标签,作为内向者的我们更应该撕掉这一标签。
不论是在政界、商界、艺术界、科学界,内向者都有着很高的建树。
世界首富乔布斯作为一位内向者,曾被视为不合群,个人主义,还被看作怪物,却因为这样善于坚守己见的性格塑造出了他对产品的极致专研,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优雅的代表奥黛丽赫本说自己更喜欢独处,喜欢带着狗狗散步,看树,看花,看天空,她在艺术界曾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时尚,时尚理念至今仍不过时;曾国藩有些沉默呆板,却善于勤能补拙,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修炼内心,带领军队,胜仗无数。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妨和他们一样,与其痛苦违背本性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不如找对战场,用对能量,把天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你要清楚:“我不是不如别人,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那样子的人。”
然后你可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Hello!World,我的名字叫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