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做为一个社会人,例行去履行一些社会事务,比如去刚出月子的闺蜜家探娃。做为一个俗人,面对一对粉雕玉琢(好俗的词,是不)的龙凤双胞胎,个人倒是没像同行的两个MM那样,一见就扑上去各种搂抱,身为一个伪读书人,一个业余社会学研究者、人类学爱好者,经济学观察者,咳,虽然以上大误!皆伪!但俺看问题的角度的确是非常与众不同,极其扭曲的!比如大家看的都是婴儿床上的一对宝宝,个人瞧的是床下抽屉放的一堆包包,大包小罐的,全是各种洋文,你说嘛,说英文不就得了吗,可人家这一堆育婴用品里还有日文、德文的东东呢。
就像<<茶馆>>里唐铁嘴说的:“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当然了,时代变了,俺们也要与时俱进了,现在一个出生在中产阶级人家的宝宝岂止两大强国侍候着,说八国联军都不为过。起码个人在床边看了半天,就没见到一样儿国货。
好了,问题来了。现在一个小BABY从头上到脚下用的这么多东西,大件从婴儿床到玩具,小物从爽身粉到婴儿巾,更别说之前一直雄踞话题排行榜,无数妈妈抢破头的奶粉、纸尿裤,它怎么就没一样国货呢。个人当时就很二的问了一句,有国产纸尿裤吗。话说个人小心眼里觉着这货实在太贵了咳,身为快速消费品,一包就卖百余元,还是活动价要秒杀那种,俺腿上穿了十几年这条裤子才58哈,众:这是神马神对比呐。当时俺这闺蜜的老公正和与俺同去的一个MM热情交流日本**的比美国**的好用,宝宝不会红屁股,听了俺这问题都惊了,过了几秒才缓过劲儿来说国货也都是进口材料制成的。好吧,原来都是电脑属性,我们不生产*,我们是进口材料的组装工。闻此言真让人为中国制造各种心酸呐。你说这么大片儿的市场,这么赚钱的领域,要说从未引人注意,猪都不信吧。
远不说80后、90后爸妈的崛起,关健点是受过高等教育,有充分鉴别能力,见多识广有钱任性只认牌子货,宁可花钱多也要好货色,是各种进口高档货、马桶圈、电饭煲的购买主力军。更别说你看现有的什么叫京东、那个叫苏宁,更别说当当、卓越这种卖书的都做母婴,你说他们为毛卖母婴不卖扣子呢,为的不都是挣钱么,利润呐!
箴言有云:“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好了,现在聚美这样原本声称要一心一意做美妆,专心实意谋发展的网站也要搞母婴了,还不是为了利润,这也能充分解释为嘛很多微博红人开淘宝店也是卖奶粉、纸尿裤呢,无他,利之所趋尔,这个不是抹黑红人们,大家都是要生活的,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是么。
在此,伪社会学研究者要先注明下研究对象的社会身份、角色定位,简单粗暴的划分下,被探望者相对算是壕,家有大房汽车数量那种。与俺同行的两个MM都受过高等教育,一位还是211大学的研究生,都是有体面收入体面工作那种的,家里孩子也都是喝着外国奶粉、包着外国尿布长大的那种。个人对任何学校、学历、工作、收入,以至母婴产品都是没有任何主观偏见的啊啊啊,上面那种贴标签式的描述只是为了快速分类定位而已。或者说,简单标签下当下各种进口母婴产品的主要消费群。
所以,在送我们去附近地铁站的回程上,俺听着研究生MM和闺蜜老公交流着自己托在德国留学的大学同学代购德国某大牌婴儿车的经历的时候已经对新爸新妈们的海购经历充分适应并同情之理解了。他们说的车子应该是很大牌,因为一提起来他们两个都很熟悉的样纸。
说到自己找人代购,掏了一堆运费、关税最后到手价才比国内售价便宜了200块。听的俺好汗,这第一把也是最大一把汗还是为中国制造流的,你说无论是电饭煲、马桶圈还是婴儿车,说起来都是家居用品,也都是块头不小的货,不是DIOR的包包也不是CHANEL的香水神马的,可就这样家常日用的东东,我泱泱大国,国民们宁可自己肩背手扛当棒棒或托人弄戗越重洋出高价交关税买洋货,也不肯买快速送货上门、售后服务方便的国货,这这这,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呢?你说说,更何况你说你做不了芯片,出不了苹果,一个童车,这么凸显我中国制造之能的工业产品,人家都要德国制造,这这这,让人有何话可说呢。
你要光说那些家长们一味崇洋媚外,不信国货,咳,抛开这些消费者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分辨能力这点不说,那他们怎么不热捧朝鲜货、越南货呢,汗了吧,汗一个吧,再不反思反思,回头想想已将消失人口红利,抬头看看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再不反思反思,整点实际的,做出点真东西。那么,像我闺蜜那样,满屋子东西没一样国货应该就不是个例而变成客观规律了,结尾再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