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如雨水 润物细无声 ——《习惯养成有方法》读后感

    这个月,我们在王春红主任的推荐和引领下,共读了孙云晓老师的《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通过反复研读,我真是既增了知识,又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读的时候经常会想到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我把其中一些方法教给家长,他们和我携手同行,引领孩子们成长,真可谓受益匪浅!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只有养成好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由此可见,好习惯对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关于这一方面,孙老师的这本书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变抽象理论概念为普通人所喜闻乐见的道理,再用身边的事例加以呈现,使不同的读者都能够很快领悟并从中得到启发。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我们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学坏容易学好难” ,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学以致用!我尝试着把书中的一些方法技巧用在自己的班级,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书中的梓豪,和我班ZBY同学的情况有类似之处。

梓豪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他很聪明,但是有一个让大人很头疼的毛病,就是写作业拖拖拉拉,明明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经常要写两三个小时。梓豪的父母花了很多心思想改掉他这个毛病。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梓豪妈妈采取了新的办法。

她和儿子约法三章:如果梓豪写作业时,每小时离开座位的次数能够减到三次以内,他就可以看晚上六点的动画片,否则就禁止。梓豪太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每天一定要做到,结果在第一个星期,梓豪有三天达到了标准。三个星期以后,他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在梓豪有了成功体验的时候,妈妈就把标准提高了一点点,之前是让他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三次,现在妈妈要求他减到两次、一次。

就这样,三个月以后,梓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子豪妈妈的这种做法就是在用减法。

咱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梓豪妈妈如果一上来就强制他写作业的时候必须好好坐在座位上,一步也不许动,那梓豪会不会更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所以,要想治好梓豪的这个老毛病,把他的偏差行为给矫正过来,父母就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而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分阶段逐渐让他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次数,直到他的偏差行为完全消失。

我班的这个孩子和大部分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的磨蹭,不是慢半拍慢一拍,简直就是慢两拍!后来和孩子妈妈沟通,他妈妈很重视,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回来以后告诉我说:医生说这孩子是行动不受大脑控制,建议父母多陪伴,多鼓励,可以吃药,但吃的药里含有镇定的成分,父母不想让孩子吃药,咱也非常理解。于是我就给家长推荐了这个方法,孩子妈妈很负责,就认真坚持去用这种方法,果然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有一次他居然可以和其他同学同时当堂完成作文写作,听写生字时也差不多能跟得上节奏,我呢,抓住一切可以表扬的机会去鼓励他,他信心满满,学劲十足!虽然和其他同学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正所谓:“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我相信,只要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只要家长和老师坚持不放弃,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人不是因为优秀了才拥有好的习惯,而是因为拥有无数好的习惯,才能变得越来越优秀。好习惯如同雨水一般,润万物于无声,却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当你变得优秀,全世界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每天养成好的习惯,并日以继日地坚持下去吧,努力之后就是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