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姐在国企工作20多年,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成不变。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少有调动的机会,晋升也不是那么容易。她的部门女领导,官不大威风不小,一不高兴就使性子丝毫不顾别人的颜面。曾经因为下属在饭桌上开玩笑地反驳了她一句话,她一碗粥浇在人家身上。工作的乏味、领导的跋扈,张姐也不得不熬下去,毕竟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生活过得像白开水,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王静,一个银行职员。考大学的时候,她想报喜欢的英语专业,可家人认为金融热门,就业前景也好,就报了金融专业。毕业后,她如愿地进入到银行做柜员。几年下来,每天都是单调的工作,让王静感到很乏味。想辞职,可家人、朋友们都怪她不知足。王静也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看一起毕业的同学,没几个能进到银行。但她就是对这份工作提不起兴趣,每天感觉“上班如上坟”。
小李是个技术男,在IT公司做程序员。这个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如果有项目要赶,两三个月都不休班。每天超时超量的工作,让小李的身体开始吃不消。头发越来越少,脂肪越来越多。连相亲的时间都没有,小李不知道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什么。生活没了方向。
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心理学家用职业倦怠来形容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当工作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要求过度,从而使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倦怠就悄悄产生了。而在实际中,工作量小、工作压力少、工作环境优越同样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产生职业倦怠,会让我们感到对前途无望,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工作在我们眼里像一块鸡肋,感觉自己每天都是在浪费时间,但又无力去改变,有时只能用消极的方式对待工作。在一些服务部门看到的那些“冰山脸”,不能冒然断定就是因为职业倦怠,但也不能排除有这个原因。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职业倦怠虽然不是病,但是对人仍然是有很大负面作用的。轻的是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累感;严重的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还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
工作占了我们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上的情绪势必也会影响到生活。因职业倦怠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从职场蔓延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工作上的无望情绪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无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偶尔一次开怀,但安静下来又进入怀疑人生的怪圈。我们或者自我封闭或者把负面情绪转嫁给他人,变得易怒、尖酸刻薄。当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人格时,那就需要警醒了。
02
工作多长时间会产生职业倦怠,没有具体数据的统计。长者五年、十年,短者一年半载,那把一份工作作成终身是怎么做到的?
李嘉诚80多岁了还在掌管公司,有人会说,那时因为那是他自己的公司。那作为打工者的奥普拉,为什么能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20多年,现如今还活跃在主持界?
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他们都是在需求的顶端,即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他们之所以能用一生去从事一份工作,是因为他们都把这份工作当做事业去做,并能从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做一份工作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或者是尊重的需要,只要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倦怠。
一位哲人曾说过: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情;所有的热情是盲目的,除非有爱。有爱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体化,那么让我们怀着热爱工作吧!
不管李嘉诚是为了家族的发展,还是奥普拉因为喜欢主持,而把一份工作做成终身的事业。他们都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做的。因为只有带着热情去工作,才会收获巨大的回报。
03
任何人遭遇职业倦怠,往往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要辞职!”。那是不是换了一个新工作、到了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就不会再产生职业倦怠了?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就算是在舒适区,呆久了也会乏味的。
当然,如果你换到了一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那恭喜你。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条件限制,你不能“潇洒走一回”,那这个建议会帮助到你。“假装喜欢你的工作”。这也是一家知名公司的企业理念。
假装喜欢就能变成真的喜欢吗?有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A、B两组人分别完成一份极为枯躁乏味的工作。做完后,需要A组向别人说明这项工作多么有趣,B组不做要求。结果发现A组更喜欢这项工作。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热情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真正调动你的感官,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你就会慢慢地接受它并爱上它。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在你自己,而唤醒你的工作热情也要靠你自己 。
04
电影《土拨鼠之日》的男主角天气预报主持人菲尔,发现他每天都是在过重复的日子。走相同的路线、遇到相同的人、说相同的话,甚至每天都同样踩进路边的水坑。
他先是感到恐惧,继而带着报复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切。工作敷衍,做人刻薄,是公司最难搞、最没人想合作的人。然而并改变不了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有所觉悟,积极地去面对重复的每一天,奇迹发生了。还是同样的一天,但他却领略到美好的一面。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壤之别只在一念之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的时候,它就会对你哭;当你对它笑的时候,它也会报你以笑。即然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就换一种心态去接受。
认真对待工作
一份打扫机场卫生的工作,让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清洁工登上名校的演讲台;一块豆腐能做成百年老店;一碗面能卖到50、60块钱。他们都是在用时间打磨人生,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凭的就是专注、用心、执著和对这份工作的爱。
不同于我们父辈对工作的态度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年轻人选择工作的理念是“爱一行、干一行”。持这种心态找工作的最大弊端就是,对每一份工作都抱着试的心态。于是就不会投入太多的工作热情,于是一遇到不如意,就断言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就辞职。
要清楚即使你做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未必就万事大吉了。总是会有这种、那种的不如意出现。你需要正视这些问题,要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当你只关注工作本身,忽略其他外在因素,你发现你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
丰富业余生活
工作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但需尽力。但工作外的八小时,我们可以自己掌握。上面提到的张姐,在我的建议下,周末上了一直想学的课程、晚上打打太极、跑跑步,闲来养花养草,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儿时那个一直想学而没有条件学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学起来吧;或是为了陶冶情操学学书法、学学钢琴;抑或是丰富一下餐桌,学学烹调、烘焙,都会让你获得很多乐趣。偶尔在朋友、家人面前展露一下,也能有小小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那就在生活中去实现。可以在业余时间加入一些慈善组织,据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被人需要让我们觉得生命变得有意义。助人的行为也不限于此,在公车上让个座、捡起地上的纸屑,或是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都同样会收获快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秋冬有雪。每天都有值得我们留恋、让我们欣喜的片段。消极的心态,只会把自己引入更糟糕的境地。转换一下角度,事情反而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同样是过一天,就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吧。
(无戒365日更第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