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陪哥哥来上美术课,哥哥很开心的进去了,中途看到我在门口观望还兴奋的把画举起来给我看。我们相互鼓励后,我就安心的坐下来看书了。
过了十分钟我又习惯性的偷摸观望,看着他全神贯注在画画,内心有些触动,偷拍了一个视频给爸爸看,忍不住跟他说:每次看你儿子专心画画的样子都好欣慰呀!美术真是选对了!
正在内心感叹、庆幸和安慰自己终于又选对了一项孩子喜欢的兴趣时,面前突然跑过一个三四岁样子的小男孩,紧接着妈妈、老师都围了上来,就在我2米开外的位置妈妈抱住了孩子,妈妈有些着急和轻微的恼怒说:你是不是不画了?不画咱们回去吧!
看着妈妈的样子,我一下子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深深的望过去,妈妈觉察到我在看他们,语气换成了恳求与无奈:你怎么又这样!不要每次都这样好不好?好好去上课,好吗?这时老师也拿来了小零食去哄孩子,孩子就跟着走了!
看着他们又进了另一个教室,内心更加感慨,忍不住想如果一个“兴趣班”需要你求着孩子去参加,那真的还是“兴趣”吗?需要用手段、妈妈的恳求、老师的小零食去哄着、威胁着、引诱着学的“兴趣”真的有必要吗?!
忍不住去回想自己带孩子报兴趣班的心路历程!哥哥三岁开始我就按耐不住给他规划了,在幼儿园尝试了跆拳道、轮滑、琵琶(别问我为啥,幼儿园安排的,我能说啥,手动尴尬)舞蹈、足球、击剑等一系列班之后,我的挫败感也到了无法言说的地步。那位妈妈的行为和感受我都经历过,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更深的挫败!
终于我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分析、总结教训,重新开始着手兴趣班。针对哥哥的个性、特长现在保留的乐高课、美术课、家庭音乐课、以及规划的游泳课,哥哥都乐在其中,即使偶尔有了小情绪也明显不是针对课程而是其他的原因,也因为自己有了更多的对哥哥的理解、了解,自己心态的变化,都让兴趣班平稳的进行着。
今天的感触让我更加肯定自己的坚持和选择,唯有更好的了解孩子才能真的让兴趣班为兴趣所用,让每一份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加油吧,兴趣少年!爱你🤟
ps:哥哥可能画的一般,但妈妈自认为哥哥对色彩比较敏感,每次的画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但配色都是最大胆最跳跃最特别的!妈妈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