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刷到各种推文,感觉套路很寻常,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有何好处。
很想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案。然而并没有具体参考的方案。
大多数文章提供的方法方式很普通,几个句子就简短的带过,这让我不甚理解。
难道,自己都没尝试用方法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只做了简单的处理,然后这么作文了?处理不全面呀。
例如说,读书有什么好处?(我记得是在一开始浏览这些文章多一点。)
为何老是给我推的这种文章,很多还让人看不出一点实际的意义。
讲好处,我甚至觉得一句话概括,都比网上很多写的会更有感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
出自《和董传留别》【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是: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
这么看的话是不是读书就为了不与“老儒烹瓠叶”。
我觉得这个犹如大多数推文的思路之一,截取含义。并不是说这不好,只是难免会让人片面了解。
诗的全文是: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可见,古时读书,大多数的最终目的都是求取功名,故而“诏黄新湿字如鸦”。“厌伴老儒烹瓠叶”,可以说是读书出发点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说是读书后其表象之一。每一层的意义都不一样,切忌取其片而忘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