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其一

2021-11-23

时常刷到各种推文,感觉套路很寻常,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有何好处。

很想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案。然而并没有具体参考的方案。

大多数文章提供的方法方式很普通,几个句子就简短的带过,这让我不甚理解。

难道,自己都没尝试用方法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只做了简单的处理,然后这么作文了?处理不全面呀。

例如说,读书有什么好处?(我记得是在一开始浏览这些文章多一点。)

为何老是给我推的这种文章,很多还让人看不出一点实际的意义。

讲好处,我甚至觉得一句话概括,都比网上很多写的会更有感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

出自《和董传留别》【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是: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

这么看的话是不是读书就为了不与“老儒烹瓠叶”。

我觉得这个犹如大多数推文的思路之一,截取含义。并不是说这不好,只是难免会让人片面了解。

诗的全文是: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可见,古时读书,大多数的最终目的都是求取功名,故而“诏黄新湿字如鸦”。“厌伴老儒烹瓠叶”,可以说是读书出发点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说是读书后其表象之一。每一层的意义都不一样,切忌取其片而忘其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