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经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当你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觉一种宁静缓缓由心而发。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所提倡的,正是这生于独坐观心中的宁静。
既然生于尘嚣中的我们一时难以摆脱俗世的念头,何不学习王阳明,以其独坐静思之法为自己的浮躁心灵养一方净土?
修静,以入心之境
静,则入心境。王阳明以坐入静的要诀在于二:
第一步:息思虑
“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
让心空,佛家和道家会念口诀,儒家没有口诀,但“天人合一”、“阴阳变易”、“贵和尚中”、“知行合一”都是最好的口诀,念口诀时须念念相随连绵不断,如此可取得以一念代替万念的作用,时间一久,自然入静。
王阳明所说的“息思虑”则是通过暂时的放下去寻求内心真正缺失的为何物。
第二步:省察克治
先省察哪些是私欲,良知会干脆地告诉你答案:好色、好货、好名都是私欲。然后是克治,以前有这些私欲不要紧,现在对待私欲就要斩钉截铁,绝不姑息。孔子常说君子正身之法就是“自查不惑而内自省也”,王阳明修静的最重要一点也就在于这里。
人心的不静来源于人心的不净,因此通过独坐去不断地反省则是帮助自己了解内心的快速方法。当然,修静也不能总盯着这些私欲不放,还要想天理。尧舜气象、仁、义、礼、智、良知,这都是天理。
大部分讲心学“静坐”的人,都在此留步。他们认为静坐无非就是这两个步骤,但王阳明指出,这两个步骤中必须要有两件武器保驾护航,否则,静坐要么成为枯禅,要么不如不坐。这两件武器就是“诚意”和“谨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