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口升级(消费主体成为80、90、00后),信息升级(到2017年12月,微信用户达到十个亿),场景升级(微信营造了社交场景、移动支付和物流体系健全),消费能力升级(收入水平提高、金融产品增多),这些新生活要求新消费,新消费不一定能满足新生活,所以会催生新商业(新用户、新国货、新零售、新制造),新商业又会构筑新生活,又会产生原来没有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能力,再次产生新消费。
一、撑起拼多多的四大红利
1.低端供应链和低端人群如何安放
成就一家企业的其实不是创业者,而是价值网,是谁需要你。
2018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600元/月,而扣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元/月。
当年的凡客给自己的定位是“卖地摊货,没有品牌,没有任何品牌溢价,客户看上的就是东西本身”。为什么要叫凡客,陈年说:“我最讨厌的名字就是卓越”。
当年我们不喜欢去商场购物,为什么?因为低端人群的用户体验不好,“什么样的东西会让用户有自卑感,什么样的东西会让用户有优越感?”这个问题是商家应该在意的,因为用户不是来找刺激的,而是来找存在感的。
2015年6月,淘宝打假;2015年7月,京东放弃拍拍;2015年12月,拼多多成立。
淘宝当年号称“阿里铁军”的强地推团队已经成体量的获得一大批商家,完成了中国的的电商科普工作。而淘宝打假,原有的商家外溢,拼多多成建制的接收了淘宝当年的商家。
拼多多除了吸收淘宝和京东抛弃的训练好的商家,还有新的创业者、城市的无产者,这些当年淘宝吸引的商家,现在都成了拼多多的商家。
一个生意的本质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机会,一个是体量。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
2.聚划算划接天猫
在PC互联网时代,2009年至2011年著名的千团大战以后,幸存的只有三家,美团、聚划算和窝窝团。
团购最开始的模式是服务团购,即美团模式,以位置为中心。后来,大家发现,最适合做团购的其实是食物团购,能够迅速增量。但是大家忘了一点,食物团购属于商品团购,商品团购归根结底是会员业务,这是阿里擅长的业务,所以当阿里推出了聚划算,其他的团购也就销声匿迹了。
2016年,聚划算业务划归天猫,意味着淘宝的低端商品不能再做团购了,空出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那么,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做团购的生意了呢?因为当年的千团大战,VC深受其害,没有人愿意再去投资团购,也就没有人愿意再去做团购了。现在的VC聚焦在AI、区块链这些前沿性的技术上,但是,产品要回归市场本质。
3.3-6线的人群上网
低价智能手机的出现,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提升,使得3-6线人群的上网率暴增。到2017年,36%的农村人口成为网民。
拼多多在人口结构上,最相近的不是淘宝,而是唯品会(唯品会取音尾品,甩尾货)。
对于3-6线城市的人来讲,用拼多多其实是消费升级。
4.微信红利
微信的巨大流量,微信支付的普及,以及物流到镇的服务,这些都给拼多多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腾讯给拼多多释放流量,是拼多多的一大红利,但是,不能说腾讯给了流量就一定会成功。不要刻板的看数字,要看到这个数字背后真实的是什么。
二、拼多多与淘宝京东的区别
1.起家的生意品类不同
一个人是从哪开始挣到第一桶金,基本上他习惯性的能力、他的思维定式、他的能力建设都会奔着这件事情继续夯实。
拼多多排第一的类目是食品,淘宝是女装,京东是3C产品。
周鸿祎开创的三级火箭打法:并不直接对客户收费,而是扩大势能;构建一个商业场景,在势能之上构建一个比直接去做更强势的商业场景,基于这个场景达到盈利的目的。
高频打低频:一个生意要做大,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一级火箭,一定是越高频越好。比如,PC互联网时代的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日头条、抖音(推送比搜索更高频)。
2.用户进入的状态不同
用户可以分为大明、笨笨和小闲三种类型。
大明用户的典型场景就是男性买衬衫,大明适合标准产品,百度的用户就是大明。
笨笨用户的典型场景就是女性买衣服,笨笨适合导购型产品,淘宝、京东的用户就是笨笨,淘宝、京东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不断给用户推荐。
小闲用户的典型场景就是没打算没东西,只是有闲瞎转,小闲适合娱乐型产品,腾讯的用户就是小闲。
拼多多推出的“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类似于超市的打折特价区,吸引的是小闲用户。
淘宝黏住客户是通过长时间的用户习惯,与淘宝不同,拼多多黏住用户是通过自己的业务特性,慢慢地,拼多多将小闲用户转化为笨笨用户。
当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时,美团的用户是大众点评的三倍。大众点评的场景是“我在附近,想吃什么?吃点好的”;美团的场景是“在打折里找一个自己想吃的”。
淘宝、京东的用户93%是通过直接搜索的方式,按照销量和评价来选购商品。而拼多多的用户是从秒杀、特卖、清单、免单的区域进去购买。
3.开店、购物的速度不同
淘宝、京东的开店流程复杂,用户通过添加购物车的方式购物。
拼多多简化开店流程,号称“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店铺”,给商家工具,调动小商家的主观能动性。简化购物流程,号称“再不拼这个团就没了,先付款再拼团”。
在获客上,拼多多不局限于传统的平台流量、广告流量、运营位、搜索展示等,而是有熟人推荐、拉你拼单,利用社交裂变的流量。
在开店上,淘宝、京东是以品类为单位运营,唯品会是以品牌为单位运营,拼多多是去品类、去品牌,以货为运营,有货直接上来卖。
在供货上,大明用户是人找货,拼多多用户是货找人。不管是智能商业,还是C2B,货找人的模式都是曾鸣教授谈过的未来电商的终极模式。
三、过程的原罪
赖以龙说:“拼多多上的假冒伪劣情况其实正是创业者的机会。创业者别扎推搞区块链,行动起来,整合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扎扎实实改善一下廉价消费品市场吧。”
小米就是在推进产业终局的方式,追求体验的平等。
四、对拼多多的猜测及后续的观察
拼多多有了流量,有了市场驱动,他会选择以什么为核心来构筑他的企业价值网呢?是有一单赚一单,与假货为伍?还是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变化?
李善友老师提出著名的三条曲线。第一条曲线是诺基亚,诺基亚和通讯运营商一起构成了价值网;第二条曲线是苹果,苹果的核心不是智能手机,而是互联网手机,苹果和互联网服务者一起构成了价值网;第三条曲线是小米,是颠覆性创新,社会能力一定会进步,已经成熟的技术和能力拿回来,然后降低,提供给更广大的用户。
不能跟着VC走,我们的人生有自己的确定性。
消费升级的时代,世界不断被重构,成就你的是你的价值网,谁需要你,谁依赖你,相信市场的力量,建立起独立判断的能力,颠覆式创新。
以上内容系根据梁宁的直播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