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在山腰树林里的甜品小屋
在台湾远离市区的郊外山林里,隐藏着一家特别的甜品小屋,名字叫做【河床工作室】。
之所以叫 “ 河床 ”,男主人黃偈给出了解释 : 台北是快节奏的城市,每一个人彷彿都被时间追赶着,所以我们很想打造一个空间,让人忘记时间的流动,像躺在床上听着溪河流动的声音,彻底放松;而许多甜点也与河床一样,是一层一层的,粗糙而细腻,平滑又流动。最后我们决定用“河床”作为工作室的名字。
河床工作室位于台北郊外的民宅里。起步阶段,为节省资金,黃偈在家人的支持下改造了从小长大的旧宅,作为和亨利甜品梦想的起源地。
却没想到,地理位置并没有影响甜品屋的客源,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一份难得“自然”,专程远道而来。工作室里独特美味的甜品,清新自然的布置,让客人们更加珍惜每一次在甜品屋里,享受山林美景和甜品茶饮的时光。
同样热爱的大自然的黃偈和亨利,创作了多种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甜品类型,以此唤醒人们拥有环境保护的重视。
两个95后年轻人的甜品梦
你一定想象不到,如此火热、有风格的甜品工作室,是由两位95后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手操办的。
2014年,两人在法国参加甜品课程认识,便成为很好的朋友。拥有共同的甜品梦想,默契的两人决定携手实现艰辛而甜蜜的甜品梦。
黃偈,21岁,制作甜品是他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兴趣。
因为觉得读书不适合自己,大学的时候半路休学,在休学的一年里,黃偈在网上开始撰写「黃先生的甜点日记」。一边看食谱做甜点,不设置可选择菜单,开放网友自由点餐,以此锻炼自己,尝试不同的点心制作。每有一位客人下单,黄偈就拍下一张照片做记录,当收集了100张照片,也就拥有了100个与甜点相遇的故事。
年轻并不是浮躁、贪玩的借口,稳重、投入的黄偈让我们看到专注的力量。
设计专业毕业的亨利(女生)则是多才多艺,在筹办工作室之初,因启动资金有限,完成工作室的改造任务,只聘请了一位木工,其余均由亨利和黃偈两人共同完成。大到空间设计,小至餐具制作,大部分都由亨利亲手制作,很难想象,这位较小可爱的女生身上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才能。
亨利是一位自然生活主义者(还是鲸鱼保护倡导的志愿者),因此,亨利把小森林的概念融入到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
墙上挂着用树叶做的植物标本,原木材料的家具,用简易木头当作客人们的凳子,一眼望去,还能透过透明清澈的鱼缸看见忙碌的甜品师。
而出售的产品中,除了两人研发制作的自然主题甜点外,两人还专程踏遍多座山林,找到有机茶叶的供货商,给客人们提供健康自然的喝茶体验。
做甜品是兴趣,爱自然是信仰
河床工作室的每一份甜品,都蕴含着与自然相关的故事。从小就住在山林里的黃偈,甜品的灵感多来自童年在大自然探索的记忆;而亨利,则用甜品,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环境保育的理解。
河床的甜点不仅造型可爱,味道表現也毫不逊色。一边吃着甜点,一边感受甜点师对自然的关愛与创意想法,好像也连着故事一同吃下肚子了。
写到这里,田舍君赴台湾旅游的欲望值又加了一颗星了;无论怎样,心有盼望,自然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