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你就不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因为你总是喜欢哭,总是爱跟妈妈犯倔,总是说她不是你妈妈。
长大后,你仍不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妈妈让你好好读书,你总是偷偷的花大把时间追剧,把作业留到学校去补。爸爸妈妈希望你的学业能够白尺竿头,你却在他们最欣慰的时候半途而废。
但从小,你却又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好孩子。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到暑假,田野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干"双抢"的忙碌背影,打稻机"咚咚咚咚"亢奋的声音,大人一边使劲蹬着踩板,一边大声吆喝对话的声音,小孩子抱着稻穗赤着脚丫在田间来回奔跑嬉笑的声音,时而融为一体,时而此起彼伏,好生热闹,真是一段清贫而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的夏天不像现在这么热,偶尔有阵阵清凉的风,但太阳不失毒辣的本性。每次当太阳快要踱步到正中时,爸妈总是叫你先回家,而你却倔强地坐在田埂上,要陪他们一起晒太阳,就这样,你在爸妈心目中树立了"懂事"的形象。
高中时有一年,只有你和爸爸在家,那时农村基本上很少种水稻了,顶多种点晚稻。国庆节放假回家,收割机收获的稻子七零八落地躺在田里,请不到临工,爸爸也好巧不巧得生病了。新鲜的稻子放在田里,一会引人犯罪,二会很快发芽,爸爸只好扛着病把稻谷一小车一小车地推回家。你不忍心看爸爸一个人受苦,就从邻居家借了个小推车,屁颠屁颠地跟着爸爸,把一包包稻子扛上车,再沿着七扭八拐的田埂往家推,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往田里跳。一天下来,身心俱疲,手上也磨了好几个水泡。所幸的是,你确实帮爸爸分担了一半的痛苦。晚上姑妈帮你揉着腿,直夸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高考填志愿,高出一本分数线40多分的你本可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去选择你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妈妈说学英语,读中文系有什么用,出来能干嘛。爸爸说要么读师范,要么学医,这两个职业好。虽说小时候你也有个三尺讲台的梦,但被某个老师破灭了。为了顺从爸妈的心意,你就选择了个医学院校作为第三志愿,抱着不被录取的心态,你瞎填了几个专业。然而事实告诉你,当你对自己不负责时,老天就会对你更不负责,然后你带着爸妈真诚的热切,在大学里一边打工一边当了五年"勤勤恳恳"的学酥。
大学的最初,为了爸妈的希翼,你孕育了一个考研的梦想,所以在大五的时候,你毅然踏上了考研的独木桥。然后在辛辛苦苦地埋头苦读了三四个月后,你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很残忍,爸妈已然老了,你已然长大成人了,却还要让他们为了你含辛茹苦地在烈日下劳作,如果你再读下去,你的脚步如何赶得上他们的老去?所以最后你放弃了坚持,每天行尸走肉般地堕落着。考研成绩出来的那天,你哭了,310分,离你报考的学校相差四五十分。那时你告诉自己,也许目前的选择是错的,但一定要把它变成最好的选择。
然而两年过去了,你当初的信誓旦旦,早已被每天安逸而碌碌无为的朝九晚五撕扯得零零碎碎,只有当看到原先的同学更加优秀而坚定时,当听到爸妈不断地督促你继续努力学习时,你才如同醉酒般乍然清醒:我已颓然了好久好久了。然后,亢奋了几天后又默默地颓然下去。
时光匆匆而过,二十几年的光阴,你在大人眼中伪装成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帮爸妈干活,让他们少辛苦点;假装心无旁鹜,努力地学习,不让他们操心;迫不及待地想出来工作,让他们可以不用再为钱犯愁苦省。
可是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有为父母努力过吗?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拿所谓的"为父母"当幌子,以"懂事的好孩子"身份一次次拒绝努力?否则为什么年近古稀的爸爸还在医院给别人当护工,白发丛生的妈妈还在成天为钱忧虑?为什么别人家的老父母每年可以欢喜地外出旅游,而你却连想给父母做个全身检查,都一拖再拖?为什么曾经那么让人觉得懂事的你,会越来越让父母担心失望:学不成,业不立?
其实一直以来,你真的只是拿"为父母"来掩盖自己不懂投资的鼠目寸光,来掩盖自己不思进取的懒惰,来掩盖自己害怕求而不得的胆小懦弱罢了。
否则,你为何没有努力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而是努力的熬夜追剧,废寝忘食地看小说?你为何随意地对待自己人生的选择,又为何没有努力地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而让它一错再错?
还记得那次你想学英语么?一听学费七八千,你果断拒绝了。当时你想着:这得让父母少辛苦多少啊?我还是自学算了!然而到现在你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知道你有时很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坚持的毅力。可是人一旦习惯了拒绝努力,拒绝投资自己,拒绝慢慢变得优秀后,惯于堕落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吗?
昨天当你对爸爸说:其实我在这工作也还不错啊,一年半不也存了那么多钱吗?而你的老爸却对说:那些钱不是你省下来的吗?有什么用呢?
是啊,现在除了省钱,你还能干嘛?而你的父母一直期望的,并不是要你当一个会帮他们干农活、陪他们受苦、为他们省钱的好孩子,他们只是希望你能够为了自己努力变得优秀,生活得越来越好,如此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