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随笔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

                          ——《围城》人民文化出版社

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个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倒和气地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她脱下太阳眼镜,合上对着出神的书,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问他道:“爸爸呢?”小孩子不回答,睁大了眼,向苏小姐“波!波!”吹唾沫,学餐室里养的金鱼吹气泡。苏小姐慌得松了手,掏出手帕来自卫。

                          ——《围城》人民文化出版社

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围城》人民文化出版社

  在高中有读过杨绛的《我们仨》,没记错的话还读过《钱钟书文集》。所以,对钱钟书也算不上是很陌生。不过,一直没有读《围城》。不是没有《围城》这本书,而是百无聊赖中随手翻了几页觉得不好看。没想到,到大学却又对《围城》来了兴趣。如此一来,算是有了一段不解之缘了。

 

其实,读过钱钟书的一些文字,总觉得有一些乏味、觉得有些硬。可是读过《围城》一部分,才发现钱钟书的文字,还是挺有味的。估计,那时候静不下心来,读得索然无味吧。到了大学,世界变得喧嚣,反而内心更多了几番宁静,当然还是逃不脱迷茫的。

 

第一段摘抄的是书中描写的环境场面。“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读着读着,我脑子里冒出王湾“海日生残夜”的诗句和画面。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仿佛把这一段文字放在整个故事的开头,就预示着这个故事有很多的起伏。然而,我也没看完,我只能期待着。读书和生活都需要一点点的期待的,不是么?

第二段摘抄的是书中描写的人物场景。我想读下这一段话,“苏小姐”给人留有的映像无疑是厌恶的。我也是这样,我也觉得这个“苏小姐”真是无可救药。然而故事还在继续,永远不要以一个角度去判断一个人。我在后面的阅读中,后悔“以貌取人”。

第三段,我觉得是比较有趣的一段描写。我只能这样说,这很符合钱钟书的风格。无论是开玩笑式地调皮讽刺,还是这种信手拈来地引例。《围城》很吸引我的地方,这也是其一。我特别喜欢这种无限类比的讽刺,觉得特别滑稽可笑,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已经走近《围城》,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围城 钱钟书 序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 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
    小团阅读 5,543评论 0 1
  • 前段时间期末考,忙里偷闲锱铢积累读完了钱钟书的唯一长篇著作《围城》,读这本书让我有太多与往常不一样的体验,常常笑...
    熬过去就赢了阅读 922评论 1 3
  • 围城我一共读过三遍。初读出于打卡名著的目的,注意力全在情节上了。二读是因一位老师提到围城中的陌生化手法,又拿来看果...
    关耳君524阅读 2,983评论 0 2
  • 周一的早上,和往常一样的休息日。窗外,依旧是重庆风格的浓郁天气,而现在,阳光出来,雾散尽,这才是拂晓吧!心境...
    疯狂的小陀螺阅读 407评论 0 3
  • 生平第一次走进汗蒸室。讲究的休息区,放着两張茶几,两張沙发,茶几上有茶壶和杯子。 在幽暗的灯光下,坐着几个喝茶的男...
    春光无限ing阅读 4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