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的汤与香
——品读蔡立鹏散文集《就要过得比你慢》孟德明
呈现在我面前的这本毛边书,它正承载着新疆作家蔡立鹏先生新近推出的散文集《就要过得比你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几天来,我手握紫檀裁纸刀,一边静静阅读,一边在倾听刀锋划开纸页时发出的细碎声音,让我感知远在伊犁的蔡立鹏试图拥有怎样的慢节奏生活。由于是木刀,便不像铁器的刀锋过处那样纤细快捷,木刀与纸张砥砺中的声音是均匀而略感粗疏的,这是力量均等的运行,它们同样来自树木,一种做了用于切割的刀具,一种被打碎再展平后做了文字的承载。这种源自贴近木材的阅读而打开书本的方式,它始终让我们有种异样的亲近,我想这该与人类最初依赖树林的生存相关。
记不清几时在文字里结识蔡立鹏了,好像是十几年前的博客里,印象中他是一位遥远的行业同仁,是一位执着勤勉的人,一位懂得敬重文字的人。那年在山东台儿庄开全国报纸副刊年会,后来得知他也参加了,而此次聚集了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我也并没有和他有过交流。好在十多年时间我们还保持着彼此的感知,关注着鼓励着,默默地热爱着我们亲切的母语,并用汉字进行着文学艺术的抒写。
阅读蔡立鹏先生的作品,我会备上一杯青柑,在这初秋时节,看着淡淡的热气氤氲,轻呷一口,会有屡屡清香送入肺腑。饮茶,在我心目中是个经久的话题,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为开门七件事,我却觉得那位元代文人将茶跻身其中定有隐情,因为茶并不像其它六种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必须,而是更侧重于文化侧面。我甚至会好奇地试图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一杯茶,究竟是在解渴还是在品味,它们的比例又是多少?甚至,每天我都要问,我今天喝的是茶之水还是水之茶?自然地,每次我都会算到模糊而止。
我们面对的多是庸常的日子,物质上的满足会让人心性涣散与慵懒,在信息的碎片化中生活须得赔上几分小心,我们还要不要诗意,诗意离我们究竟有多远?静下来时,我头脑中常常萦绕着这样的问题,我深知,这点念头是多么重要,它一旦失去,我就会每天把日子当数字翻掉。
蔡立鹏也在做着这样的思考。他的散文集分为《种瓜得豆》《与一条河的约会》《寻常巷陌的伊犁味道》《故土乡情》和《一个人在新疆》五个单元,总的感觉,他虽然人在城市,字里行间体现的还是农村情怀,他那些写城市生活的文章,无论是风味小吃,还是城市街巷,似乎总是在寻求一种根源与力量,而这根源力量是来自乡村的。蔡立鹏是陕西人,参军专业后到了伊犁,在那里成家立业,伊犁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只有一个,不管他所承认的故乡是两个,还是三个,那根植于艺术灵感深处的种子,只会认准一处土壤生根发芽。如果说陌生感,我当然希望了解他的《伊犁味道》和他的《一人在新疆》;如果说艺术感觉,我则喜欢他的农村生活的《种瓜得豆》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与一条河流的约会》。那么,综合起来他的书还很是引起我的阅读兴趣。
“我正幻想的出神。远处,妻子在车里打着喇叭,百无聊赖地催促我,她是现实和理性的,更关心粮食蔬菜。是啊,毕竟生活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过程,柴米油盐比风花雪月更深刻。”“这样说来,刘亮程和李娟比我更不着调,不靠谱,他们时常会盯着一只狗看半天,或者推测一头牛的前世今生,拿着铁锹在黄沙梁上乱翻,甚至一个冬天躲在冬窝子里和几个语言不通的人伺候一群牛羊。但我还是乖乖地悻悻而归。”(《大雪,飘在河上的思绪》)引用这两段,是我以为它很能体现蔡立鹏的写作状态。艺术如果划分两种状态,一种是贴近生活的创作,一种是从生活出发,走向艺术的遥远,只要遵循艺术规律,都能写出优秀作品。蔡立鹏的写作认准生活这个出发点,由此而向艺术领域迈进,他喜欢在庸常的日子里寻找诗意,故而其作品依然会保留着生活的踪迹,或是一场劳作,或是一顿小吃,或是一次游历,做个比喻就像一个人在放风筝,既能看到放风筝的人,又能沿着线找到天空飞翔的风筝,展现的是全局,这样的写作姿态很能让人贴近。他时常会“幻想的出神”,也试图感受新疆的两个很有成就的作家刘亮程和李娟的精神状态,体味他们的“不着调”,可他会很快回到眼前的生活状态来,就在这样的拉开与贴近中,展现着他特有的艺术世界。评论家梁鸿鹰曾说:“文学也许就是人向自由迈出的其中一步,它肯定会是人类最早掌握的,用以满足人类内心需求的文化形式。”梁鸿鹰还说,文学有巨大的磁性,吸引了无数立志摆脱命运牵引的人们。可以想见,蔡立鹏在所面临的庸常生活时,他总会让自己的心灵升腾,进而让这种生活伴随着自己的艺术世界与文化空间。“仔细想想,一颗种子的命运实在飘忽,它的获选和落选理由五花八门,就拿辣椒种子来说,我只是从老妈晒的拉皮子里随意挑选了两个,从中剥离出几十颗种子,它们幸运地被呵护、被灌溉,进而发芽,实现了新生。”这种情节实在美妙而细腻,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他的文字升腾起诗意与知性。
茶有汤,也有香,而这相得益彰。蔡立鹏的文字并不试图制造神秘,即使他的写伊犁生活的文章,让人很快就会拉近距离,感觉如在眼前。从田园走来,如今身在城市的他,给我们打开一种新鲜的图景,这也许就是他对于当今农耕文明的诠释。
作者简介
孟德明,现为廊坊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廊坊散文学会会长、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获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已出版散文作品集《奔跑的榆》《在文化树下喝茶》及诗集《一地阳光》等五部专集。其散文被称为“新荷花淀写作”。2016年,“新荷花淀写作”研究被列入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