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实幼 王 娟 晨诵《风来了》随笔

几天前的晨诵,我们学习了《风来了》,这首儿歌是这样的: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来了,

豆苗,                        树叶,

弯弯腰,                    招招手,

豆苗上的小螳螂,      树叶上的小螳螂,

摔一跤。                    翻筋斗。

    幼儿熟悉这首歌后,我说:“你们看,当豆苗弯弯腰,树叶招招手,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请问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现象,知道风来了?”孩子们回答红旗飘的时候,花朵摇摇晃晃等。没想到佳音冒出一句:“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对她这句话,很多小朋友表示不可能,佳音当时并没有解释,有人否认后,她也不再积极的回答问题了。我也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探讨,而是引导孩子欣赏这首儿歌里,豆苗和小螳螂,树叶和小螳螂,因风的到来,出现了哪些现象,是怎么做游戏的。在下课的时候,我说:“佳音刚刚说,她不看就知道风来了,我相信她一定有自己的方法,感受风来了,一会儿出去玩的时候,每一个都试着闭上眼睛,看看是不是真的可以知道风来了。”带着这个话题,孩子们冲出了教室,来到院子里,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感觉“不看怎么就知道风来了”他们高兴的闭起眼睛,完全沉浸在感受风的意境中。有的说我的头发被吹到眼前了,有的说我听见风在呼呼地刮,还有的说我觉得风在推着我走……..我接着说:“现在我们迎着大风跑一跑,看有什么感觉。”他们说:“老师,风顶得我跑也跑不动。”不等上课就围着我五花八门的说着,“老师,我的手知道风来了,它穿过了我的指缝。”“老师,真的不看就可以知道风来了,它亲了我的脸。”“老师,我听到了风的声音”,佳音很开心:“我早就知道了,你们还不信,有一次,很大的风,妈妈骑车带我上学,风刮的我睁不开眼睛,我就一路闭着眼睛,但我知道有风,我能听到风的声音,风刮飞了我的头发。”说着她咯咯的笑着。

  回到教室,我又让幼儿隔着窗户观察风,幼儿说:“看到树枝在摆动,尘土飞扬,就知道风来了。”通过这次对风的认识和探讨,孩子们得出,风看不见,也抓不到,但是通过别的事物可以感受的到它的存在。我们又一起猜想,风和小螳螂在跟不同的事物做游戏是会是什么样子,试着改编儿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儿歌:

风来了,花朵,点点头,花朵上的小螳螂扭一扭。

风来了,红旗,跳跳舞,红旗上的小鸟儿唱歌儿。

风来了,苹果,晃一晃,苹果上的小螳螂蹦蹦跳。

……

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放学了,通过感受,观察,欣赏,孩子们对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晚上有了家长的参与,儿歌的内容也更丰富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用心的与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走近孩子,体验、感受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自己也觉得回到了童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