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百家姓》第三十位,起源于诸侯国魏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亲属于魏国。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在春秋时期,有个后裔叫毕万,他辅佐晋献公,灭了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取代了原本西周初年封的的魏国。魏国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事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魏文侯是一代明君,使魏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不过,魏国再传三世到魏王假的时候,被秦始皇给灭了,其后代子孙很大一部分以国号“魏”为姓氏,史称魏姓正宗。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百家姓——魏姓历史名人,一起看一下吧。
魏犨——又称魏武子,晋国魏氏第二位宗主,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
魏悼子——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武子犨长子,儿子魏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魏绛——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魏斯——就是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武侯魏击的父亲。在位期间,颇有作为,任用贤臣李悝、西门豹,良将乐羊、吴起等人。开创霸业,册立封侯,变法集权,联合三晋,灭亡中山国,开辟西河,使魏国成为战国首强。
魏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第二任国魏武侯魏击,在位期间四处征伐,战果颇丰,称霸中原,将魏国的百年霸业推向高峰。
魏无忌——封号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宗室名将,魏安釐王异母弟。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养士数千人。曾“窃符救赵”,两度破秦,威震天下,著作有《魏公子兵法》,可惜已经失传。
魏咎——西魏王魏豹之兄。出身魏国公子,封为宁陵君。
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原是魏国公子,其兄名魏咎。
魏无知,别称魏倩,秦末汉初时人,汉高祖刘邦的大臣,曾向其引荐陈平。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征西大将军、假节,封爵南郑侯。蜀汉五虎上将之下第一将,曾经镇守汉中,参与蜀汉大大小小的战役,阳溪之战大破费曜和郭淮,曾提出“子午谷奇谋”。
魏舒——魏晋时期名臣,官至司徒,为官清贫、有威严名望,女儿是晋代著名女道士魏华存。
魏混——魏舒之子,晋朝官员,清静聪慧有才能,任太子舍人。年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先于其父魏舒死,朝野都为魏舒感到悲惜。
魏华存——晋代著名女道士,字贤安,又称紫虚元君、魏夫人。上清派第一代太师,民间称之为“二仙奶奶”,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四大女神之一。
魏子建——北魏大臣,文学家魏收之父,曾多次击退南梁进攻,防备关陇起义军,又平定西南氐族叛乱。
魏收——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魏徵——也叫魏征,唐朝时期名相,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名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魏徵总撰了唐初八史中的五史,即《周书》《梁书》《陈书》《北齐书》《隋书》。
魏扶——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宰相,唐初名相魏徵四世孙。
魏谟——魏征五世孙,官至太子太保,继承直言家风,言论切直,无所畏避。
魏胜——南宋名将,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之一。他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兵,率军三百收复海洲,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以身殉国。而且他曾在发明了“如意战车”和炮车,受到朝廷重视并制造。
魏了翁——南宋理学家、名臣,蜀学集大成者,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人心又是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和陆九渊接近。
魏学曾——明朝大臣、学者。有《魏恭襄文集》等作品传世。
魏濬——明朝万历年间重臣。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学问渊博, 著述甚多。
魏源——清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推动近代改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当代书法家,有诗集《江淮敌后烽火》《追思集》和书法作品《魏传统墨迹选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