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不知道,唠叨是怎样毁掉一个孩子的!

唠叨不是病,但真的很要命

也许你觉得自己只是重复多说了几句话而已,却没意识到这个举动正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1、唠叨让拖延症得以延续

我家老大应该开始嫌弃我们了,偶尔回答“知道了”的时候语气还有些不耐烦。我开始惶恐,才几岁呀就要叛逆了么?

几番观察下来,发现他倒不是叛逆,只是对我们有时候的唠叨比较反感而已。

比如前几天,他将游乐区里的玩具弄得乱七八糟又不收拾。我开始警告他:赶紧收拾,否则我会把它们都扔掉。

他头也不抬,答:知道了。

十分钟后,他还在玩拼图,游乐区还是乱得无立足之地。

再次提醒之后,他说:一会儿吧。

二十分钟后,他高喊着玩奥特曼的游戏去了,游乐区依旧惨不忍睹。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始收拾:

“我跟你说过了,不收拾的玩具就会被扔掉。”

“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

“被扔掉的玩具可别再找我要了啊!”

“我再也不想给你买玩具了。”

……

突然,我意识到自己一边收拾一边抱怨加唠叨的场景有多令人讨厌。喋喋不休,怨气十足。

于是,我停止了唠叨,三两下把游乐区恢复了原貌。

过了一会儿,披着披风顶着奥特曼面具的老大冲到我面前:

“妈妈,我的大刀呢?”

“扔了。”

“妈妈,我的腰带呢?”

“扔了。”

“那我的小车呢?”

“收起来了,罚一个星期不许玩。”

“啊,为什么?”

“因为你没收拾。”

虽然很不高兴,但他还是瘪着嘴接受了这个事实。自此,只要我提醒他收拾玩具,他一定立马行动。

唠叨,有时候只是为孩子的拖延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正妈妈还会再提醒的,待会儿再做就行了。

可见,唠叨和效果并不成正比,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懒散

2、唠叨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前几天朋友跟我说路上遇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坐车,因为孩子太磨叽就快要迟到了,妈妈耐着性子教育他:

“跟你说过了,要提前规划时间,不然我们就会迟到。”

“老师可不喜欢迟到的孩子,对不对?”

“书都带齐了吧,下次妈妈可不会提醒你了,你要学会自己收拾。”

“上课的时候要认真,你看上回明明老师教过了,你还做错,这就不应该了”

……

坐了一路的车,那个妈妈唠叨了一路。是很温柔的口气噢,朋友特意强调了一下。

但是接下来她很惊恐地说:天哪!我才不要成为那样的妈妈!虽然我知道她说的每一句都是对的,态度也很温柔,但就是特想把她的嘴缝起来。

大人听了尚且如此,孩子听完之后会怎样?一副不屑又无可奈何的表情。是的,朋友说看到孩子这个表情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妈妈有多糟糕。

也许他会变得更拖沓、更懒散、更马虎,只是因为妈妈的唠叨太讨厌了。她让我往东,我偏偏往西;她让我快点,我偏偏要磨蹭。

总之,我不想让她这么快得逞。

现在也许孩子还小,一旦到了青春期,所有的不快与压抑将伴随着叛逆一并宣发出来,实在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有拖延症,只是孩子表现得更突出一些而已。唠叨,与拖延症并没有丝毫好处,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恶化了亲子关系

3、唠叨是以爱之名的镣铐

有位焦虑的宝妈私下问过我,为什么道理都跟孩子说得很明白了,他就是不听。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这是她对孩子最后的总结。

我见过她所谓的讲道理。有一次她孩子语文只考了89分,她强压怒火苦口婆心地从上课听讲到学习习惯,再到阅读的重要性,进而延伸到他课余时间的利用……

以至于孩子一听到她说要聊一聊就很害怕。而且,做任何事情都很没自信。因为不管干什么,总能引来妈妈的一顿唠叨。索性,什么也不干了。

这位妈妈的唠叨更像是一种宣泄,由一件事情的不满意引发成了一场控诉大会。唠叨完之后,自己舒服了,但是孩子听进去多少呢?孩子早就将自己的耳朵和心一起关闭了。

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唠叨,除了让孩子心生厌烦和产生消极感之外并没有多少益处。

还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挑书。孩子喜欢看的显然和妈妈的要求不符。

“你这么大了,怎么还看这些图画书,多挑点有意义的才行。”于是孩子撇撇嘴把手上的书放下了。

“这本书你看得懂吗?太难了,你挑个简单点的。”

“这个和你的年龄不符,你看看书面上有推荐的年龄段。”不管孩子如何挑选,总是被妈妈的一句话否认。孩子挑书的积极性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干脆将书一推,说“那你挑吧”,然后跑一边玩去了。

最后,这位妈妈精挑细选了许多书,心满意足的带着孩子走了。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次不愉快的出行。

她显然是对孩子不信任,觉得孩子的眼光不行,需要自己来把关。

但她不知道,自己的不信任和强势,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估计以后任何需要做抉择的时候,孩子都不敢轻易做主了。

爱唠叨的人总是一腔热情,觉得我是为你好才说这么多,要是不相干的外人,我何必多费唇舌。

其实,唠叨说得好听,是因为爱;说得不好听,是以爱之名的镣铐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却不知道适当的弯路正是锻炼他们的好时机。

如果对孩子的每一步都进行严格监控,从而完全掌控他们的人生,那最终收获的将是一个巨婴:懒惰、散漫、消极、没有责任感、没有主见、唯父母命是从。

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停止唠叨。用尊重和欣赏取代抱怨;给他们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事无巨细的操心;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支配时间;给他们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学会承担责任

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曾提到: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不管孩子做得怎样,学会信任他、欣赏他、鼓励他,远比抱怨唠叨产生的负能量要强得多。学会放手,让他们走回自己该走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班去托辅接了孩子,履行了前几天的约定——吃汉堡。之前说好的一个汉堡今天又外加了一份薯条,周末了让孩子开...
    李玺辰妈妈阅读 134评论 0 2
  •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女孩长大会怎样?》。文章中提到童年时父母关爱的缺失和打骂教育,都...
    宇宙无敌biubiubiu阅读 11,622评论 4 8
  • 一个人的时候甚是孤独,但的确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 独来独往是性格,待人友善是教养。这大概是我最近最有共鸣的话。我恰...
    沈凉阅读 469评论 2 2
  • 18年开始已经开始十天了,365天已经变成355天了,我重新写起了日记,一笔一画写感受会更深些,只是用习惯了电子产...
    小红帽的瓶子阅读 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