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诺
前天,我郑重得给老妈说了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到来都为了相聚,唯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聚,从一开始就是分离。
老妈很赞同得回了句,那当然,都把闺女压手里,那还了得。
我想,她是没听懂我的原意。
父母与孩子的分离,不仅仅是孩子长大后要离开家,儿子成为户主,女儿嫁作他人妇。其实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跟妈妈发生分离,当初跟母亲共生,然后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跟空间上的分离相比,更困难的是心理上的分离。
父母一开始用温暖的怀抱迎接孩子,像得到一份珍贵的礼物,明明是相聚,何来分离?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分离不是说双方一定要谁离开谁,而是我们愿意给孩子机会,成为他自己,父母愿意接受孩子的真实模样,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一个令你满意的孩子。
1.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我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怎么就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说到底,我还是没把孩子摆在跟父母平等的位置上,我想操控他,我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了。
当我阻止孩子哭闹,捣乱的时候,我私自闯进了他的世界里,想要灌输我的世界观,我想把我三十年的观念,处事方式统统作用在这个一岁半的孩子身上,我拼命给他纠错,企图在他的身上,他的世界里打上我的烙印。
冷静下来才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有点可笑,在孩子面前失控只能说明是自己的操控欲望太强。我担心孩子会不听我的话,我在培养一个可以随时被控制的机器吗?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当他降生的那一刻,他就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而我们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打乱孩子的世界,不让孩子吃手,强迫孩子吃饭,不让孩子搞乱房间,我想在孩子眼里,这样的成人不是他的亲人,倒是跟强盗一般。
如果父母不愿意蹲下来,一味得用成人的思维和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我们就是孩子眼中的异类,两个不对等的思维碰撞,才会各种不顺眼。
可是父母不会承认自己错了,不承认自己会输给一个小孩。
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我做主。 父母会说,孩子什么都懂。父母不会承认,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对自己负责,父母不会承认,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放下威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到的就是亲子关系的分离,正所谓孩子是你的也不是你的。孩子是他自己的。
2.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太焦虑
最近锘宝贝吃完饭总喜欢用勺子捣弄饭菜,玩的不亦乐乎,一边甩勺子,一边咯咯笑。我企图用或温和,或粗暴的方式去制止,每次除了换来孩子的哭闹,他依然没有改正。
后来想,孩子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我去干预,本身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侵犯。
我有仔细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去制止?一是看不惯他糟蹋粮食,把饭桌弄脏,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二是怕自己不及时纠正他,会让他养成坏习惯。
想来想去我都没有发现孩子到底哪里错了?应该是我太自恋了吧,我害怕自己不管束孩子,就成了纵容,会把孩子惯坏,而无法无天。我担心孩子去别人家也乱捣弄饭菜,别人会认为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等等,总之我管他就是为他好,管他是我的责任。
可是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管束而收敛多少,我有几次狠狠得打了他的手,他一脸委屈,可能因为疼,眼睛里夹着泪花,那顿饭上,他就真的不敢碰筷子碗了。但是下顿饭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捣乱。有时候制止他,他一看到饭桌前没人了,饭菜来不及收拾,他就像逮着一个好机会一样,疯狂得冲向饭桌。
我终于知道制止无效,而且我一次又一次的制止,只会造成他的压抑,他的需求或好奇心满足不了,就会愈演愈烈。堵是堵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并不是为他,而是为自己,我打着为他好的幌子,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更可怕的不是孩子的某个坏习惯,而是我的焦虑,在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并不是我对孩子的关怀和爱,而是我的不耐烦,我的情绪失控。
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自以为是的将这份正常扭曲了,我不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想把他强制拖进我的思维里,仅仅是因为我的焦虑和担忧,而不是对孩子的爱。
3.不管看没看见,都有边界
让父母接受边界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面对孩子对自己的挑战,还要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质疑,自我否定,但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看见,都有边界。而越早认识到亲子关系的边界感,认识到亲子关系的分离,让孩子独立自主,亲子关系才会更和谐些。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不管多小的孩子。比如不给孩子把尿,是对孩子排泄需求的尊重,孩子排泄也是一种满足感的追求,而不幸得被成人剥夺了。孩子不吃饭,你强塞进去,是对孩子饮食需求的不尊重,你不是为孩子好,而仅仅是寻求自我满足罢了。
如果你认为这些都不是事儿,只是你牙根没把孩子自己的事让他做主,你认为孩子不能做主,其实是一种全能自恋。
一开始没有做出边界划分,父母的操控欲望会越来越强,孩子的抵触感会越来越重。能干预孩子拉尿的家长,如何放手孩子的吃饭,将来孩子的学习,工作,婚姻都会有父母的插手。父母就是这样一步步帮孩子选择,从不给孩子机会做自己。
这样一种育儿经过对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是压力重重的,亲子关系一点都不轻松。父母抓的越紧,孩子逃脱的欲望越强。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不管父母愿意不愿意,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做自己的需求。父母如果看不清,未必会培养出一个理想中的好孩子,相反,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还是活出父母不喜欢的样子。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早已经表现出各种不让父母喜欢的行为了,只是,那时候父母没有反思自己,而只想着去纠正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小时候得不到的满足,长大后会继续寻求,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又谈何容易。
4.父母可能欠我们一份边界感
心理学看多了,会习惯性的从孩子身上看自己,思考我的育儿方式,接着回忆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得不承认,我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的,让我去满足自己的孩子也是有点难的。
如果我们小时候都没享受过自己选择的机会,得回不到那种自我满足的感觉,我又如何去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
中国父母的边界感不清,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父母看不见边界是因为他们本身没有享受过独立自主的快感,他们除了操控孩子,找不到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比如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在超市随便拿东西,一味得给孩子自己感觉好的,他认为孩子会养成贪得无厌的坏习惯,这样的担忧只是因为你也从未有过那样的体验,还只是在凭世俗观念去衡量,去猜测和担忧。
如果我们也曾被给予过做自己的权利,体味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那种轻松快乐,我们的真实需求被接纳过,尊重过,就会知道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亲子关系的平等,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种幸运。
爱孩子是一种能力,如果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满足,需要靠自我救赎,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不管如何,我们还愿意看见,还愿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