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故事中》,贡布里西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对此他认为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蕴有的意义是不同的。就比如古埃及时期的艺术,在现在被我们称为艺术而在当时这些所谓艺术只是为了保持人的灵魂,使人获得永生或者使人在另一个世界有得力的助手。艺术在当时是一种载有人们美好愿望诉求的有目的而产生的输出。它最初的功能是根据巫术或宗教或政治的需要创造一些合适的形象。出于各自不同的“情境”,这些形象可能像古埃及那样静肃,也可能像非洲部落艺术那样粗放或者向中国青铜纹样那样狰狞恐怖。在历史过程中,艺术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传统,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中由此悄悄地出现了一种叫“艺术”的东西。
而我的理解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在于其中的人文性。经艺术家富有技术的手,赋予其情绪、意义,使之成为区别于自然的有情感倾向的艺术。就拿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者》来说,本来就只是在秋季庄稼收获后的农田里,有几位妇人弯腰捡拾剩穗这样简单的农村景象。可是米勒在此印象上却有了灵感,通过描绘这在当时法国农村很常见的的画面倾注了自己的思想,表现了那三个妇人的谦卑与质朴,同时也表露作者本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由此可看出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与体验的表露。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就比如出自古代美洲洞穴的画。虽然洞壁上的画还不够有技巧,也没有好的画笔工具,当时的人就用石头或者有色土在壁上作画,而画的内容大多是祭祀或者屠宰动物。祭祀图表明当时的人们在画中寄予了对神灵的崇敬,而屠宰动物就是一种愿望或者你也可理解为祈祷作法。他们认为在画中获得胜利,在现实中,你也同样可以打败动物。这些画虽然简单,却已经蕴含当时人们思想情绪,有了表达自身愿望的意识。这也是艺术。艺术家通过自己高超的技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绪流动还有理念倾注于作品,使之异于自然,从而使艺术获得人文美。从自然到艺术这一实现过程是通过艺术家实现的。艺术是一种美的表现传播,而艺术家是美的制造者。
我对欧洲文明历史特别是文艺复兴一直很感兴趣,这学期也有课程介绍了文艺复兴的相关,让我稍稍了解了一番。加之《艺术的故事》的浇灌,让我得以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加深了印象。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一场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复兴运动。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家产生了关于艺术的新观念,他们认为艺术不仅可以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于是,这些艺术家就开始追求新颖惊人的效果,极富探索精神。到了这时期,他们与中世纪的艺术真正决裂了。这场运动发轫于15世纪的意大利,随着城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阔,妄图挣扎开中世纪的牢笼,于是人们就借以复兴古典文化来发展新文化,冲破中世纪教权与王权主宰的黑暗。都说了这场文化运动是为了复兴古希腊文化艺术,那在这期间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不免都带有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气息或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当然也会有新的创新与发展。就比如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在意大利佛罗伦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没有采用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而是看起来很像拜占庭的圣母大教堂,可是却没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将尖拱放在了一个八角形的墙上。而最后看起来很危险的在顶上面的一个小亭子却起了连接拱的几个部分并且用自重将他们压在一起的作用。另外,这个拱顶是一个木结构的顶,而不是罗马的石或混凝土顶。而他在另一个建筑中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形,而上是一个三角帆拱加圆拱,失传几个世纪的工艺终于复活。从此这种圆顶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为了后来几个世纪内的标准。艺术家们既传承运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技巧和样式,同时又有改变创新,追求更进一步的美,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特点的风格。
而最近因圣诞节的缘故,我们寝室去到杭州某一教堂参观,中途发生的事情也使得我联系到了文艺复兴,这种联系穿越时空,不过挺有意思的。12月24号晚和室友去到杭州的一个基督教堂---鼓楼堂参加了属于基督信徒的活动。绕是我们没有相同的信仰,却还是被当晚的氛围所感染。前脚刚从出租车下来,抬眼就看到教堂外面人来人往,我心中略有惊讶,因我并不认为杭州会有如此多基督徒。但这惊讶在我心中逗留一会也就飘走了,我的思绪早已被唱诗班的歌声扯着走了。循着歌声来源与人流走向,我们往教堂内部走去,刚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发着光的往前延伸的拱形的类似隧道但却不连续的东西。我们往它延伸的方向走着,两边发着光,前后都是行人。那是我脑中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中通往冥界的那座桥,一样发着光,带有奇异色彩。电影中那座桥是人界通往冥界的通道,而那天的我顺着人流前进的途中竟也差点以为自己将要进入另一个世界。明明到处都是人,却莫名给我一种安静的错觉。走到头以后上了三层楼梯,就进入教堂的内部。站在门框处往里看,隔着大大小小数十个人头可以看见由上而下分别是一个大大的十字、一排排整齐的穿着白色统一服装的唱诗班成员。而在那大大的十字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大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唱诗班正在演唱的曲目以及歌词。而在下面坐着的则是满满当当的基督信徒,我站在门外看着,耳边萦绕着空灵的歌声,眼前是忘我的信徒与歌唱者,我突然很羡慕这群人,这群有着信仰的人。陆陆续续有人离开,自然有些个位置空出来。于是我们幸运地坐在了台下,沉浸于这浓重的氛围当中。唱诗班的表演结束以后,牧师拿着话筒上台讲话。他让台下的我们不论是不是基督徒都闭上眼睛祷告。随即我们闭上了眼睛,周围一片宁静。仿佛置身于一小岛,只有树,只有树与自己。我被这突如而来的落单感攫住,吓得我立马抬头睁开双眼。头顶是绚丽的灯光,眼前是乌压压的一排一排的头。牧师开始为我们讲述圣诞这个节日的意义让我们感恩圣诞。圣诞是基督耶稣降生的日子,而他的降生是为了拯救有罪的人们。所以如今我们庆祝圣诞的意义在于感恩。感恩我们得永恒的生命和有真实的依靠。随后那个牧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人的原罪。其中一个故事是他自己的,他说我曾经碰到一个小孩子在吃糖葫芦,他就去逗他玩,询问他能不能分享。结果那个小孩子听完这话以后,将糖葫芦收了起来,然后对他说这是苦的。家长不可能教育孩子糖葫芦是苦的,因此这句话是那个孩子为了拒绝分享而编造的谎言。孩子很小,没有人引导,就有了这种心理,不需要唆使本身就有的自私自利的心理,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罪恶。而当时文艺复兴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盛行。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等。看得出来文艺复兴提倡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在当时这是十分进步的思想,但随着它愈演愈烈,这种人文主义,把人放在主体上会变得极端化,人文主义变为个人主义。而述所说牧师口中那个孩子下意识的行为其实就属于文艺复兴过程中变了质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
从教堂参观过程中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就联想到文艺复兴,并自以为是地将二者加以人为联系,这听起来是很不严谨,也大有不尊重文艺复兴的意思。但实际上能将生活中任何小事与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一思潮联系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既加强了某一知识点的记忆,也获得了乐趣。就像文章开头我关于艺术的理解所说的那样艺术区别于自然的是其人文性,有艺术家的情感流动。历史是客观的,但有时你也可以带有主观性去再次看它,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
参考书目:贡布里西《艺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