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又年年,转眼就是年末。儿时是很期待过年的,有新衣服,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有烟花爆竹,还有和亲戚朋友的热热闹闹,对了,还有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虽然大部分都会被妈妈扣掉,还是会得到一些零钱。
不知不觉人到了中年,似乎觉得没有什么过多的期盼,日子过得琐碎而平淡。而且年前愈发忙碌起来,情绪反而更加烦躁。先从馈赠亲友的礼物开始就比较头疼,从前商品种类少,人们消费水平也一般,所以很多东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还有受地域的限制,很多外地的东西平时是买不到的。改革开发以来,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再加上近年来网购的流行,平时和过节基本没什么两样。所以,在礼品选择上确实是个难题。恰恰中国人自古以来又好面子,这份礼又不得不送,还要送出个体面,送出个心意来。很伤脑筋。
在德国的时候,赶上逢年过节或者有人过生日,大多时候是送书店或者商店的代金券,巧克力、红酒比较实惠的东西,不会刻意注重这个礼品的等级。2014年两个德国好朋友来中国看我,带过来2瓶红酒和一个给我儿子的积木玩具,我这想这些都是她们花了好大心思了。我在她们来之前,我绞尽脑汁特意买了2套陶瓷的有红楼梦人物的茶具,这些都是源于文化不同吧。
在小的时候,感觉父母都是万能的,过年的时候能够变出很多好吃的来,妈妈能做出红烧肉,雪绵豆沙,拔丝地瓜,普通的面团能够变出面扣儿,很是酥脆。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做游戏,嗑瓜子,看电视,年味儿很浓。现在很多东西都能买到,还有我们这一代自己动手做美食的机会很少,我比较惭愧的是都没有特别好的拿手菜做给孩子。
一到过年,花销照比往日也增加了一大块,终于体会到之前的年关难过的道理,这也省不下,那也省不下,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被分配完了。
赶上一过年,父母也跟着忙碌起来,按照他们的习惯,一定要备上很多吃的,从买到做,忙碌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抱怨了,抱怨我们这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会做。今天早上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式家庭矛盾》,分析得很透彻,许多我个人的家庭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化成了上一辈的集体主义和下一代个人主义的矛盾,也分析了目前很多巨婴儿或者妈宝的形成。我感觉自己也是生完孩子这几年成长迅速的,有的时候,感觉成长受到了压制,总是考虑父母的感受,凡事他们喜欢拿意见,然后突然一下子又希望我们能够完全独立,这就造成了很多矛盾,赶上过年双方处于焦躁状态尤其严重。我之前总是逃避这个问题,今天看了这个文章后,有了另外一个态度,让我自在很多。
不是所以的问题都会有一圆满的答案,但是会努力寻找一个突破口,改善和他们和自己的关系,也想给孩子关于年的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对于父母,能够团团圆圆在一起过个年,是弥足珍贵的。解开了心结,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