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一周新书分别有:《有呀有呀书店 》《 别列津纳河》《异见时刻》《失明的摄影师》《京都,流动的历史》和《冻结时期的诗篇》。
单向君翻书
本期值班编辑:乌潘潘
2014 年,BBC 盘点了全球最美书店 TOP 10 。小小一份榜单,囊括了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特色独立书店,让爱书的蠹虫们垂涎三尺:
这里有意大利威尼斯的 Libreria Acqua Alta 书店。店中常备橡皮艇和独木舟,因为每年涨潮之际,建筑物会被洪水淹没,店员要把书籍移到浴缸里和更高的架子上。
这里有威尔士海怡小镇的二手旧书店。小镇的常住人口虽然只有 1500 人左右,却拥有书店 41 家,意味着每家书店可覆盖 37 人。从 1989 年起,小镇每年 5 月都会举办露天文学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书商。
这里有巴黎左岸著名的莎士比亚书店。书店破旧却充满传奇,毕竟海明威、乔伊斯、庞德和菲茨杰拉德……都曾经天天泡在这里抽烟喝酒吹牛逼,每张不起眼的桌子,都是才华流淌过的痕迹。
这里有位于美国加州的世界上最大的户外书店。这家名叫 Bart’s Books 的书店有近 100 万本书,路人可以随意挑选,然后在咖啡罐里留下零钱,也是一种放飞自我的零售方式。
总有人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好的书店,它是不值得居住的。互联网时代,虽然实体书店的衰落无可避免,但单向君始终相信:书店,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半径中如果有一家能称心合意的书店,无论大小,都是一种切实的幸福。
可如果能住在这家书店旁边,大概做梦都会笑醒吧??
▼
小镇的街道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家书店,这里专卖“和书有关的书”,只要你向店长描述你的需求,他就会一边说着“有呀有呀”,一边把书拿到你的面前。于是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到这里寻找稀奇古怪的书。
这里有:
只能在月光下读的书
可以孕育“作家树”的书
两个人在一起才读的书……
这里还有跟书有关的一切:
水中图书馆
会下“书雨”的村庄
影响人读书欲望的“读书草”
藏在墓碑中的书架……
这就是日本超人气作者吉竹伸介的“幻想书店”绘本,也是作者给爱书人的特别礼物。这里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温暖疗愈的轻哲理和一切有关书的奇妙物语。“有呀有呀书店”不仅售卖书,也隐藏着书的秘密,寄托着人们对书的爱。书依靠人们的幻想而生,人们又依赖对书的幻想而活。
实体书店的主人们其实并不奢望大家因为同情心而支持某家书店,他们更希望,人们因为对知识的好奇而走进去、翻翻书、也许买几本,就够了。
以下是“一周新书”书单,希望你会喜欢。
▼
《有呀有呀书店》(中文版)
[日] 吉竹伸介 著 任青云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 - 08
68.00 元
这是一本书中书,书中描绘了爱书人心中的“幻想书店”和千奇百怪的书。有的书引起人们对未来书的遐想,有的书直击内心,在共鸣中收获感动,是一本让人更爱书的书。
作者是隐藏在成人中的“孩子卧底”,清爽干净的手绘插画,简洁的语言,让人无压力的阅读,感受书的美好,获得疗愈的温暖力量。作品无时无刻在表达对“未来的作者、读者”的期望,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的喜爱,从书中获得快乐和力量。
本书是日本知名童书出版社白杨社成立 70 周年纪念作品,上市仅 15 天就加印四次,征服日本排行榜,也征服所有大人和孩子的心。
▼
《别列津纳河》
[法] 西尔万·泰松 著 周佩琼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08
42.00 元
2012 年,西尔万•泰松和他的文人驴友再次厌倦都市生活,渴望一场旅行。这一年正值拿破仑俄法战争失败、别列津纳河战役惨败两百周年,泰松和朋友们萌生从莫斯科骑摩托回巴黎的想法:重走拿破仑大军的撤退之路。于是,在大雪纷飞的 12 月,五个朋友(三个法国人和两个俄罗斯人)买了三辆苏联产的二手乌拉尔三轮重型摩托,带着和俄法战争相关的书籍上路了。
西尔万·泰松(1972- ),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的会长。19 岁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友骑单车环游世界。1997 年以来,以步行、骑单车或骑马的方式游历中亚。2010 年出版《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获散文类美第奇文学奖。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他写作的短篇小说曾获得龚古尔奖。
▼
《异见时刻》
[美] 伊琳·卡蒙 / 莎娜·卡尼兹尼克著 骆伟倩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09
59.80元
这是一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于 1993 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的别称。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回溯。
本书获得《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作者杰弗里·图宾、知名法政译者何帆推荐,《纽约时报》畅销书,获得《波士顿环球报》《时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等书评推荐。
——何帆,《大法官说了算》作者、《批评官员的尺度》《九人》译者
▼
《失明的摄影师》
[英] 朱利安·罗森斯坦 / 坎迪亚·麦克威廉 / 梅尔·古丁 编著 陈觅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 -08
128.00 元
多年前,“感觉之眼”盲人教育机构在墨西哥成立,那时,没人想过会有如此之多的盲人开始摄影,更没人想到他们的摄影能让视力健全的人感动。
他们只是将相机稳稳地放到盲人的手中,让盲人在拍摄的过程中放下失去的沮丧,在更多的交流与反馈中,冲破自身的生存困境。
现在,我们看到了盲人们拍摄的照片:青草为春天散发的芳香,窗帘边带刺花束的形状,西瓜清凉甜腻的味道,一只破碗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原的悲伤,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都被好好地收藏了起来;我们也听到了盲人的声音:黑暗不只一种,光会以各异的方式渗入眼睛,他们能随之感受到变幻的色彩、温柔的光屑、细如飞蛾的翅翼,甚或超然于光影之外的一切;感官不只一种,即使看不见,也能去闻、去触、去听、去尝、去感受迎面而来的人类世界。
翻阅这本由盲人完成的摄影散文集,你也许会发现:温柔地捕捉一个时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贪婪的目光。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梅尔•古丁
▼
《京都,流动的历史》
[日] 小林丈广 / 高木博志 / 三枝晓子 著 谢跃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07
59.00 元
京都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乡与文化象征,一直以来被人们赋予种种想象与寄托。然而,京都从八世纪的平安迁都发展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一成不变才成为京都,而是持续不断的变化使其成为京都。
现在关于京都的旅游宣传和京都印象大多来自近代。事实上,我们在关注京都作为中央、男性、天皇、贵族的象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作为地方史、女性、部落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关注作为皇权象征的京都,还应把它放在整个日本史和地域史中进行考察。
本书以“道”和“场”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场”,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变中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全方位呈现一个不断变化的、丰富多义的,耐人寻味的京都。
▼
《冻结时期的诗篇》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 林洪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07
45.00 元
切斯瓦夫·米沃什,20 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无可匹敌的精确与优雅,定义了他所属时代的悲剧与美。他的诗歌,无论是描述他在波兰度过的少年时代、战乱中华沙的悲痛或对信仰的追寻,都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凡人生的个体性。诗歌对死亡、战争、爱与信念的探索扣人心弦,震动人心并令人为之深思低回: “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其本身已远非任何语言可以形容。”
《米沃什诗集》汇集诗人 1931 年至 2001 年间几乎所有的诗作,分四卷呈现。本书为《冻结时期的诗篇:米沃什诗集Ⅰ》,收录米沃什诗作 56 首,来自《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三个冬天》(1936)、《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诗论》(1957)和《波庇尔王及其他》(1962)。多为长诗,既有色彩浓郁的抒情与描写,也有激烈愤慨的嘲讽与批判。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写下《菲奥里广场》等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