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将促进数字游民时代到来与旅游业的变革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远程办公平台受到热捧,在证券市场上,与远程办公概念相关的股票更是持续火热。作为个人来说,远程办公是很多人的梦想,身边也接触过一些远程办公的人,他们在泰国、柬埔寨等地生活,却做着国内的工作领着国内的工资,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上班族,远程办公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这种生活现在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数字游民”。

“数字游民”这个词或许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97年便已出现,当时日本日立公司一个名叫Tsugio Makimoto的高管写了一本《Digital Nomad》的书,他在书中大胆预测到:“未来的人类社会,高速的无线网络和强大的移动设备会打破职业和地理区域之间的界限,成千上万的人会卖掉他们的房子,去拥抱一种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的同时周游世界的全新生活方式,这些人通过互联网赚钱第一世界水平的收入,却选择生活在那些发展中国家物价水平的地方,他们被称作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彻底脱离了朝九晚五,办公室格挡和令人烦恼的交通。”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字游民”这个概念进行丰富和实践,其中荷兰人Pieter Levels创建的网站http://Nomadlist.com已经成为所有数字游民的信息门户,并延伸出数字游民生活方式设计里面最重要的概念:Geo-arbitrage,即“地理套利”。怎么理解地理套利?举个例子,两个程序员A和B,同样是赚10000元的月薪,A生活在上海,B生活在内地的小城,由于内地小城的生活成本远低于上海,那么程序员B的购买力就远高于程序员A,相应的他的生活压力就更低,生活质量就更高。而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由于完全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工作赚钱,即所谓的“地理不受限”,这赋予了他们地理套利的先决条件。

当然,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成为“数字游民”的人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妨碍它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特别是当远程办公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或许此次的疫情会像2003年成就网络购物一样,成就数字游民时代的到来。

但是当5G时代的数字游民,拥有更透明的信息,更多的自由时间,更多的空间选择,可以在喜欢的地方住上几年,也可以在一个地方拍张照片就走,可以在冬天去普吉岛潜水,也可以在夏天去挪威避暑,这对旅游行业将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有利也有弊。

首先对旅游服务的供应商,包括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汽车营地、酒店、民宿等,将是极大的利好,将推动各地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自从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全域旅游”以来,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可以说数字游民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有条件边玩边工作。

其次,对旅游服务的中间商,包括以携程为首的OTA平台和大小不一的旅行社来说,将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中介服务,将交通、景区、酒店、特产店等资源包装成旅游线路销售给时间、金钱有限的个人。但在信息透明度极高的5G时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了限制的个人消费者,旅行社还能为他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服务?又有什么样的服务是消费者自己不能实现的呢?

个人认为有两种:一种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旅游活动,如研学旅游中的各种主题线路、专业旅游中的滑雪、潜水等线路,以及医疗旅游、康养旅游等;一种是为消费者省时省力的定制服务。另外,旅行社在某种程度也承担着信用的中间人,通过在消费者家门口的门店为各地的供应商进行担保,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旅行社进行处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在疫情肆虐的今天,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就像佳人一样等待着我们,也等待着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的莅临,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旅游业早日复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