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之前看中国男足的比赛,当解说叹气:"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的时候,还有后场球员把球停在脚下思考:到底应该是阵地推进还是长传冲掉呢?
这个时候我真想骂:
你tm先想办法过半场再说吧!
思考并没有的错,而是时机不对!
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战役,极其需要战术的时候,还在用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之前无论是公司创新孵化项目,还是创业,都遇到类似的情景。
我们为着某个功能点是好是坏,为着某个自己的创意点据理力争,大家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功能推出后美妙虚幻的意淫中。
这种情况会出现两种产品:
1.大而全的系统性产品;
2.领导赌博性的产品,要么生要么死!
这两种类型,都被我不幸的经历过,结果当然都很惨。
之前复盘一直在纠结于具体的事务中,直到最近才彻底感悟:
1.与参与项目人的积极性责任心无关,反而都是我们是一帮极具主人心态的人!
2.与技术和推广能力无关!
根本原因则在于,大家都在用战略的高度去做战术的事情,通俗点说: 在不合适的时机想多了,想远了!
之前,我打过一个比方,经营产品就如经营孩子,一堆产品人、运营人叽叽咋咋,我要让孩子先学习英语,万一国外遇险可以增加活命机会;我要让孩子先学习舞蹈,可以增强差异化,在残酷的竞争中增加保命手段,……
对不起,能不能先给孩子喂点奶,孩子要饿死了!
应当如何避免这种不合时机的需求呢,我觉得,必须明确产品需求的判定标准:
1.距离活命最近
2.距离保命最近
3.距离安全最近
这三个准则可以根据项目来明确,比如我最近做的b2b电商,想要活命就必须有gmv ;想要保命就必须抓住对gmv 贡献度大的用户,既核心用户;想要安全那就是你的核心用户的不断增长。
转换过来就是:
1.距离gmv增长最近
2.距离核心用户留存最近
3.距离核心用户增长最近